19年前,一通来自汝阳县蔡店乡郭村的热线电话,让《洛阳晚报》的编辑、记者和热心市民纷纷投身支教队伍,开展“晚报爱心支教行动”,帮其解了燃眉之急。如今,郭村小学学科齐全、课程丰富,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4年10月20日,晚报刊发的相关稿件(记者翻拍)
19年前,一通来自汝阳县蔡店乡郭村的热线电话,让《洛阳晚报》的编辑、记者和热心市民纷纷投身支教队伍,开展“晚报爱心支教行动”,帮其解了燃眉之急。如今,郭村小学学科齐全、课程丰富,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近日,记者采访了郭村小学原校长赵社召、晚报退休美术编辑李仁伟,追溯晚报编辑、记者爱心支教的岁月。
一通电话,乡村小学缺少教师问题引关注
2004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报记者接到新闻热线电话,对方自称是郭村村民,因村里的小学缺少教师,孩子们上课都成问题,希望能引起关注。随后,晚报记者到郭村小学一探究竟。
赵社召回忆,当时,300多个孩子在郭村小学上学,学校共有6个年级6个班,由于民办教师离岗,只剩下6名教师。学校只好让教师包班,一名教师包一个班。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语文老师包的班经常上语文课,数学老师包的班经常上数学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因缺少教师没有开课。
“这种上课方式,孩子很容易厌倦。老师请假,他们就只能上自习。”赵社召说。缺少教师已经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看到学校面临的处境,村民也很担心孩子的学业。有村民表示:“只要有老师愿意来,我们宁可少吃少喝,卖点粮食,也要凑钱请老师。”
2004年10月20日,《汝阳县郭村小学急盼教师》在《洛阳晚报》刊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