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报纸、10余本剪辑册、数千篇报道……这些数字记录了76岁老人曹东兴和《洛阳晚报》25年的情缘。
读者小档案
●姓名:曹东兴
●年龄:76岁
●订报时间:25年
●读报感悟:晚报是我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会坚持做读报笔记,为社会和下一代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1份报纸、10余本剪辑册、数千篇报道……这些数字记录了76岁老人曹东兴和《洛阳晚报》25年的情缘。
近日,在涧西区珠江路街道兴隆花园社区君临天下小区,当得知《洛阳晚报》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时,曹东兴说:“报纸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我会坚持做读报笔记,为社会和下一代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坚持25年,整理晚报剪辑册10余本
“看看这些册子,是我25年的剪辑成果。”曹东兴指着10余本晚报剪辑册骄傲地说,《洛阳晚报》曾记录了他的家庭故事。
在2018年洛阳晚报读者节上,曹东兴的家庭在传承孝善好家风评选中脱颖而出,当时他和母亲的合影刊发在《洛阳晚报》上。《洛阳晚报》曾报道他37年写了1000多万字工作日记,记录洛阳改革开放历史的故事。不仅如此,他还参与《洛阳晚报》组织的活动12次,是晚报的铁杆粉丝。
“我退休后没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和家乡发展。”曹东兴说,早上吃完饭,他便拿出晚报来读,旁边还会放一个本子,看到重大新闻、民生政策,便记录在本子上。他翻阅着百余页的本子说:“你看,咱们报道的内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曹东兴总是将报纸细心地剪辑成册保留下来。后来,数量多了,他干脆准备了装订工具,按照日期整齐排列,用记号笔标出打孔的位置,再用电钻穿孔,用细铁丝把它装订起来。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25年,整理出来的晚报剪辑册有10余本,在卧室中堆成了“一堵墙”。
提升理论水平,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
“报纸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让我做信访工作得心应手。”曹东兴说,退休后,他被返聘至市总工会帮扶中心负责信访接待工作。
在从事信访工作的近5年时间里,曹东兴的工作与各类新闻报道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他在晚报上查阅各种政策解读、帮扶救助等信息,解答每位求助者的问题。
曹东兴说,晚报新闻热线66778866和记者们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动力,使他对信访工作提升了信心。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他就拨打晚报新闻热线向记者求助,在为记者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同时,也得到了记者的帮助。
《洛阳晚报》关于“爱心助学”的新闻报道,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表扬,他因此备受鼓舞;《洛阳日报》曾对他的帮扶对象虎音女士的“光明热线”进行报道,其中也提到了他……曹东兴说,更重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难题,这让他感到欣慰。
定格温暖,回忆给母亲读报的幸福时光
“在母亲生病的最后时光里,给母亲读报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曹东兴提起与母亲相处的最后日子时,眼眶湿润了,他说,晚报陪伴他的母亲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我的母亲是《洛阳晚报》的忠实粉丝,在身体康健时,她每天读报。”曹东兴说,母亲经常跟他说起在晚报上看到的故事,有励志的、有温暖的、有新奇的,他在与母亲的交流中,享受着晚报带来的幸福时光。
自从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每天依旧坚持读报,但是变成了他读报母亲听。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里的暖心事儿……那时,每每听到这些,他的母亲总会露出笑容。
“如今我还坚持读报,有时会想起母亲微笑的样子。”曹东兴说,他一直珍藏着2018年9月26日的《洛阳晚报》,因为这期报纸不仅记录了他与母亲一起读报的场景,还永远定格了母亲和蔼、温暖的笑容……
曹东兴说,一份报纸就是一段岁月,斑斑墨迹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一张张发黄的纸张承载着许多回忆。为了留存这些不可复制的记忆,他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更多原汁原味的洛阳故事。(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贾臻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