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赫赫夏都”展厅内,乳钉纹铜爵、网格纹铜鼎颇为显眼,是到访游客“打卡清单”里的“网红”文物。以它们为代表的我国最早青铜礼器群,被看作是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的开端,蕴藏着王权威仪与礼制根基。
网格纹铜鼎:其貌不扬承前启后
网格纹铜鼎
在乳钉纹铜爵被发掘十几年后,1987年春天,又一件“重量级”青铜器在二里头遗址被发现,它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青铜鼎——网格纹铜鼎。这件青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肚子圆鼓鼓的,看起来其貌不扬,仅有的纹饰就是表面几条斜斜的网格纹。后世无论是精美的后母戊鼎、大克鼎,还是刻满铭文的毛公鼎,形制各异的青铜鼎家族都堪称它的“后裔”。
考古研究显示,网格纹铜鼎出现的时间为二里头文化晚期,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是材质换成了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可见绝非普通器物。
目前,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全部来自高等级的贵族墓葬。考古专家认为,在这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中,青铜礼器的使用成为处于塔尖的统治阶层身份地位的标志。
铸造技术彰显国家权力
二里头遗址不但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它位于二里头遗址宫城区南边,面积约1万平方米,规模大、结构复杂且长期使用。在该作坊遗址内,可见浇铸工场、陶范烘烤工房和陶窑等,还出土了与青铜冶铸相关的陶范、石范、坩埚、炉壁、炼渣、铜矿石、铅片和木炭等。其中,圆形陶范最多,有的还有兽面花纹。
考古专家认为,青铜器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专门化的产物。它从采矿、运输、冶炼到制范、铸造等,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是一个统一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若没有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织指挥和管理系统,是难以完成的。二里头铸铜作坊的宏大规模和复杂的铸造技术,只有在国家权力、财富和技术的综合支撑下,才能发展起来。
考古资料证实,随着二里头文化的崛起,这支唯一使用复杂技术生产青铜容器(礼器)的先进文化成为跃入中国青铜时代的一匹黑马。以青铜器为主的礼仪用器,成为昭示王朝礼制传统的重要标志物,并持续兴盛千余年,成为后世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符号。(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卢杨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