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爱看书的人,想必都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书架。在市民梁彦景老人家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仿古书架,是他借鉴北京故宫元素制作而成的,已陪他40余年。
书架上摆满了老人珍藏的工艺品
书架采用榫卯结构,牌匾是“点睛之笔”
梁彦景在设计书架时,将龙头等故宫陈设的元素加进去,然后让老赫把关,老赫提出了修改意见。
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需要许多道工序。制作仿古书架,梁彦景选用的是胡桃楸木,这是产自东北的木材,坚实耐用。为了让书架呈现出雕龙画栋的效果,他还需要做大量的雕刻工作,仅雕刻文字和图案的工具就有数十种。
“有些工具需要找人定做,比如我用的一种又长又细的手锯,就是托朋友定做的。”梁彦景说,雕刻是一项技术活,不仅要栩栩如生,大小长短还要跟书架的镂空部分相匹配,做到严丝合缝。
三分刻,七分磨。梁彦景雕刻完文字和图案,还要用砂纸或锉刀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此外,书架的轮廓需要用装饰品填充,故宫里的家具使用的是象牙或稀有玉石,他没那个条件,不得不“偷工减料”,用红白色的塑料代替。
梁彦景说,蓝底金字的牌匾是书架的“点睛之笔”,这也是借鉴故宫大殿上的牌匾设计的。经过3个月的努力,书架终于做好了,整体采用榫卯结构,仅顶部使用了少许钉子。不少人看到这个书架无不称奇,甚至有人愿意出2万元高价购买,被他婉拒。
想把书架传给后辈,提醒后辈做有文化的人
家里有了仿古书架,梁彦景和孩子们平时看的书都摆在这个书架上。后来,孩子们陆续成了家,不少书被拿走了,梁彦景便将收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
1998年,梁彦景从平房搬进了楼房。由于仿古书架是一体的,不可拆卸,他在搬家时还遇到了麻烦。“楼道窄,书架进不了家门,工人说将书架上的部分装饰锯掉,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被我拒绝。”梁彦景说,这个书架凝聚着他的心血,不能有任何损坏。等到了晚上,他找到对门邻居家,将其大门敞开,空间大了一些,他和家人左腾右挪,才将书架搬进新家。
为了搭配这个仿古书架,梁彦景特意在家里做了一个仿古月亮门。梁彦景说,如果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做不出这样的书架,这个书架是“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人生处处皆学问,我学历低,但我爱学习,这个书架也是我不断学习钻研的成果。”梁彦景说,他打算把书架作为传家宝传给后辈,时刻提醒后辈努力学习,做有文化的人。(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