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走进洛阳格力工厂,俯瞰房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覆盖;观察厂房,所有设备连接至云端的智能配电控制系统。一片盎然“绿”意之下,企业积极建设“工业互联+能源互联”绿色体系,在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荣誉后,于日前成功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示名单,为我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洛阳格力生产车间
昨日,走进洛阳格力工厂,俯瞰房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覆盖;观察厂房,所有设备连接至云端的智能配电控制系统。一片盎然“绿”意之下,企业积极建设“工业互联+能源互联”绿色体系,在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荣誉后,于日前成功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示名单,为我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我市产业迎“风”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围绕绿色转型,我市在传统产业上聚焦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支持行业节能降碳、加快科技赋能增效,在绿色低碳产业上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为重点,加速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全市迄今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走出了“绿”意盎然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升降”之间增活力。中集凌宇发力涂装线智能升级,提高了工件生产效率,单班人员则由237人降至44人,单台车辆涂装成本降低约1700元,VOCs(挥发性有机物)接近零排放。以新一轮“三大改造”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抓手,我市不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项目落地。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三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开工数、竣工数、完成投资率同比分别提高75.6%、52.4%、66%。
“进退”并举蕴生机。摒弃传统落后工艺,洛阳石化新研发的原位聚合特黑涤纶短纤维,日前成功获得“中国绿色产品”称号。该产品在后续应用环节中能够减少大量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可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传统印染行业面临的高能耗等突出问题。自2019年启动以来,我市通过四年攻关,完成了中心城区铸造、耐材、化工等72家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已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656台(套)、落后焦化产能100万吨、落后合成氨产能15万吨,化解钢铁产能103万吨。在“腾笼换鸟”的同时坚持集群发展,全市抢抓动力电池、新型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风口,强化招商思维,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全市产业持续“向绿而行”“向风而行”。
综合循环显绿意。在我市形成的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中,孟津区围绕废旧钢铁回收,废旧家电、报废汽车拆解等产业,构建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链条,每年可加工再生资源607.5万吨;偃师区集聚了综合利用企业30余家,每年可综合利用固废约370万吨,回收再生金属、再生塑料30万吨。发力工业固废多元化利用,我市依托洛阳钼业等重点企业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加快推动粉煤灰等其他工业固废应用。全市重点推进的32个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24个,每年可处理各类工业固废2305.7万吨。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结合加快实施新一轮“三大改造”,我市将持续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以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绿色低碳产品创新行动、绿色工厂提质发展行动、绿色供应链协同行动、绿色园区建设行动等,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洛阳力量”。(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金东浩 李磊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