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陶器,暗藏古人类活动的痕迹;一块瓦当,见证千年前城市的兴衰;一面铜镜,记录过往的审美潮流与工艺水平……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由此带动讲解需求大幅增加。近日,我市多家博物馆创新讲解服务模式,探索将讲解与新业态融合,在丰富游客参观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沉浸式讲解小剧场备受游客青睐
一件陶器,暗藏古人类活动的痕迹;一块瓦当,见证千年前城市的兴衰;一面铜镜,记录过往的审美潮流与工艺水平……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由此带动讲解需求大幅增加。近日,我市多家博物馆创新讲解服务模式,探索将讲解与新业态融合,在丰富游客参观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深度讲解受青睐 “非馆方”服务大量涌现
面对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文物,如果没有讲解,不少人只能看个“热闹”。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博物馆发现,在各个年龄段的游客中,“三分游、七分讲”基本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博物馆内的游客每天动辄上万人次,馆内专业讲解员数量有限,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缺口。
这一现状,为“非馆方”付费讲解服务(即不是由博物馆提供的讲解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今年以来,我市以博物馆讲解为经营业务的民间文化传播机构大量涌现,五花八门的讲解团穿梭在各大博物馆,还出现了不少以“导游”身份“接单”的个人讲解员。记者以“博物馆讲解”为关键词,在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发现大量相关商品和推荐。以洛阳博物馆一场2小时的讲解服务为例,每位游客的收费标准在30元至200元,讲解团成团人数从1人至50人不等。
为市场“解渴”的同时,这些“非馆方”的讲解服务也因不够规范,造成一些乱象。“讲解者把考古、盗墓混为一谈”“专业知识不足,用野史、戏说凑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在部分讲解服务的评论里,游客的留言纷纷指出“非馆方”讲解的不足之处。
针对观众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我市多家博物馆纷纷寻求破解之道,除增加固定时段免费人工讲解频次、增设自助讲解设备等外,一些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服务形式逐渐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