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伏牛山腹地就凉了下来。几天前的清晨,栾川县潭头镇护林员郭建新和往常一样穿上迷彩服,蹬上老胶鞋,跨上摩托车,一头扎进大山里。
拨云岭村,因山峰高耸能“拨云见日”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急于摆脱困境的乡亲们纷纷上山开荒扩种。植被被破坏后,水土流失逐渐严重,地力越来越低。后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继实施,拨云岭村的生态逐步恢复。
山林披绿,林下生金。这些年,拨云岭村顺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元亨酒店、慢居十三月等高端民宿落户扎根。“游客来了,一碗手擀面也能富乡邻。”石彦普感慨。
过去靠山吃山,如今养山护山,守住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最好的资源。拨云岭村是一个窗口,透过它,足以洞见生态蝶变带来的乡村振兴新貌。
放眼全域,像郭建新、石彦普这样的护林员有10104名,他们守护着洛阳每一片山林。同时,洛阳全面推行林长制,设各级林长11780名,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我市驰而不息大力推进科学精准绿化,着力实施秦岭东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一批林业重大项目,森林覆盖率达到45.8%,林业总产值达到258.8亿元,优美林业生态成为洛阳最亮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全国生态日为契机,坚定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推进科学绿化、加强森林管护,真正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