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常袋镇,年产200万套高端精密轴承智能工厂项目,是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建厂区。在刚刚完工的企业展厅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乔迁者”——一台产自1960年的德制转台平面磨床。
窗明地净,机床轰鸣。
孟津区常袋镇,年产200万套高端精密轴承智能工厂项目,是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建厂区。在刚刚完工的企业展厅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乔迁者”——一台产自1960年的德制转台平面磨床。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提出‘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这对我们既是鼓舞,也是激励!”洛阳鸿元轴承董事长周树洲满心感慨,“眼前这台‘63岁’的古董磨床,以及正在建设的智能工厂,正是我们‘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的生动见证。”
油漆与铁锈斑驳,眼前这台“上了年纪”的退役磨床背后,有一个“千金买旧机”的故事。
2007年,该公司创立后购进的第一台机床,就是它。经过技术改造后,这台机床加工精度可达2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成为企业稳定性最强、加工精度最高的设备。
周树洲说,当时企业刚成立,没多少资金,但又想做机床轴承这样的高端产品,就花5万元买了这台47年机龄的进口磨床,这是这个价钱能买到的最高精度设备。“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说买个普通磨床,精度稍微差点,十几元一个的家电轴承都做不过来,为啥买一个临近退役的二手机床?”周树洲回忆道。
但很快,事实证明周树洲的眼光没错。引入磨床不久,欧洲最大的机床公司DMG向鸿元轴承伸出了“橄榄枝”——要求轴承的旋转精度达到2微米的欧洲标准。那时候,国内企业达到4微米就不容易了,鸿元轴承顺利拿下订单。
舍得下本钱,追求高精尖,体现的是长远目光,带来的是长期效益。
高精密专用轴承,一度是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的天下。如今,靠着一流设备和工艺加持,鸿元轴承占据国内50%的薄壁交叉滚子轴承市场和80%的YRT转台轴承市场,并远销欧洲、北美等地区,让不少老牌国际强企侧目。
时过境迁。当下,伴随国产机床技术的进步,企业高端精密机床大多从进口变为国产,同时又有了新的工艺追求——智能化。
从上料、称重、清洗到烘干、淬火、风冷,一条龙一气呵成,热火朝天的生产线上“人气冷清”。企业新引进全自动盐浴热处理生产线,使得人工减少70%,自动化水平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这些年,鸿元轴承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轴承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使得常规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3%,不良率降低51.5%,生产效率提高31.4%,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8.4%,竞争力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走进厂区一线,一件件银光闪闪的轴承进入“下线即清仓”的供不应求模式。新厂区智能工厂建成以后,该企业总体产能将增长5倍。
“目前我们已经排产到半年以后。在去年实现产值2亿元基础上,今年全力冲刺2.6亿元的年度目标。”周树洲语气坚定。
从古董磨床到智能工厂,沿着工艺精进之路,鸿元轴承迎来风口之上好风光。(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郑占波 贾华龙 实习生 石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