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抓好就业、教育、养老、健康等重点民生工程,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村),再到统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共为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着眼于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民生工作作出部署,传递出鲜明的“为民导向”: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是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检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金标准”!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从抓好就业、教育、养老、健康等重点民生工程,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村),再到统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共为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着眼于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民生工作作出部署,传递出鲜明的“为民导向”: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是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检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金标准”!
有人说,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生动地揭示出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回望来时路,从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到四菜一汤物阜民康,现代化不只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跃升过程,更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要的现代化,不只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在推进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人民是永恒的逻辑起点,为民是不变的价值依归。说到底,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温度;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正是怀着这样的深刻体认,洛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以提升社区功能为重点,扭住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两个建设、三个改造”,用“小切口、微改造”推动“大变化、精提升”,一大批体育公园、口袋公园、邻里中心走进社区,城市功能品质更温馨更宜人;我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首批中心城区现代化高中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和布局优化;我们加快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现“大病不出市、一般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洛阳通过一系列暖心政策,全方位打造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不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得实实在在,更凝聚起推进现代化洛阳建设的磅礴力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但民生领域仍有不少欠账,群众的不少急难愁盼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再满足于“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真正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尤其要按照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等重点群体,扭住就业、教育、养老、健康等重要民生领域,集中力量抓紧抓好重点民生工程;聚焦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公平度和便利度,推动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村)倾斜,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切实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聚焦统筹好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促普惠作用,充分激活市场这一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充分调动社会这一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永葆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激发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在提升生活品质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归属感、信任度,在众志成城中推动现代化洛阳抵达一片新天地!(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