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二里头人的“厨房神器”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 2022.11.03 08:29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核心提示:

中国人对吃的热忱与精细无与伦比。老洛阳人见面打招呼,开口就是:“吃了没?”

  中国人对吃的热忱与精细无与伦比。老洛阳人见面打招呼,开口就是:“吃了没?”

  这不,“双十一”未至,煮夫、煮妇们已开始囤炊具:煎锅、不粘锅、小奶锅……购物车里满满当当,饭做得好不好吃另说,架势得摆出来。

  夏代人在置办炊具的热情上不遑多让。二里头人的食材虽没有现代人丰富,然而蒸、煮、烧烤的厨房神器一应俱全。

  做饭的家什不含糊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旧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几度迁都,直到定都斟鄩才安定下来。

  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在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此后,考古工作者在此地相继发掘了约一万件夏朝文物,其中就有二里头人常用的食器、炊器,比如鼎、鬲(音同力)、爵、豆等。

  中国上古文化以鼎、鬲文化著称,考古学家“由物见人”,通过古人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分辨不同的人群。据说,嵩洛南北人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做饭的炊器:嵩山西北的人主要用陶鬲、深腹罐,嵩山东南的人主要用鼎。

  斟鄩位于河洛腹地,是各路饮食文明的交汇处,鼎、鬲兼有。这一带土地肥沃,水源丰沛,造陶器得天独厚。心灵手巧的夏朝工匠,在夏都作坊区造了许多厨房神器。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你可以看到河洛先人煮肉的陶鼎、烧饭的陶鬲、盛水的陶罐、盛菜的陶豆、温酒的陶盉(音同河)、盛酒的陶爵等,还有在夏代极为珍贵的青铜鼎、青铜爵等青铜器皿。

  九鼎在手,天下我有

  鼎不仅是二里头人烹煮肉食、盛贮肉类的食器,也是祭祀和庆典常用的礼器。

  最初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或是三足圆鼎,或是四足方鼎,阔腹尖足,腹底架空,方便生火煮东西。

  夏代有了青铜鼎。1975年,人们在二里头遗址发掘了一尊方格纹铜鼎,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炊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绚烂的青铜文化。青铜鼎被奉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相传,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率民众疏通河道,战退洪水。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这位治水英雄被推举为领袖,成了夏朝的第一任君主。

  大禹考察山川地貌,划天下为九州,铸造九鼎,置于夏都。九鼎象征九州,代表至高王权,得九鼎则得天下,后世逐鹿中原者无不对九鼎梦寐以求。秦武王嬴荡一时逞强,跑到东周王城洛阳扛鼎,不料竟“举鼎绝膑”,活活被鼎砸死了。

  有人说他是吃饱了撑的,也有人理解他:比起做一个只会用鼎煮肉的平凡煮夫,他更想当一个鼎鼎大名的王者,不蒸馒头争口气。

  爵也是王公贵族喜欢的东西。爵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既是酒器也是礼器。

  夏代乳钉纹青铜爵号称“华夏第一爵”,原是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发现的,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爵,细腰,瘦腹,三足,一柄,前有流(饮酒的流槽),后有尾,体表饰有一排乳钉,状似鸟雀,典雅高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观光电梯,造型灵感就来自“镇馆之宝”乳钉纹青铜爵。

  在夏、商时期,饮酒乃贵族特权,爵作为最典型、最基本的酒器,是青铜礼器中的核心器,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权使用。

  因其尊贵,后世君王把爵作为分封诸侯时的赏赐品,以爵位定贵族地位,所谓加官进爵是也。

  蒸出个第一

  陶鬲是二里头人的蒸煮好帮手。早在夏朝以前,河洛先民便已使唤这东西煮饭了。坊间笑谈“中国人蒸熟了世界上第一碗米饭”,用的就是这个神器。

  二里头人所用的陶鬲大小不一,比鼎更节能高效:圆口,阔肚,有三只中空的足——中空构造能扩大受热面积,快速煮熟食物,省时省柴火,实用性满分。

  夏代人懂耕种和养殖。他们的食物有黍、稻、粟、豆等谷物,也有部分水果、蔬菜,还有畜养的家畜、家禽,以及捕猎来的鱼虾等水产品。

  陶鬲啥都能煮,烧水、煮粥、涮火锅不在话下,还可以搭配甑(音同赠)蒸饭。甑跟蒸馍箅子差不多,圆形(也有方形)、立耳,底部有很多小孔,可以搁在鬲上蒸东西。

  盛饭用的是陶豆、陶盘等。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状像高脚盘,可用来盛放肉酱、咸菜等,有的豆还带盖,纹饰华美浑朴。

  商周时期将豆列为礼器,在祭祀、宴饮等重大场合装点门面,身份越尊贵的人用的豆越多。

  后世的周天子吃一顿饭能用26个豆,分别盛放腌白菜、腌韭菜、腌蔓菁、鹿肉酱、兔肉酱、鱼酱等——一堆腌菜、凉菜,看着花样虽多,其实烹制方法单一,不是腌菜就是酱,现代人吃得可比周天子丰富多了!(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科普零距离!伊滨区这堂食品科普课趣味十足
科普零距离!伊滨区这堂食品科普课趣味十足
  • ·汝阳县柏树镇:15.6公里产业环线披“绿装” 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 ·孟津区西霞院街道:扎实开展 “一喷三防”工作举措 保障夏粮丰收
  • ·新安财政:保障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 国家级名老中医乔振纲《伤寒论导读》新书发布暨赠书仪式举行
    国家级名老中医乔振纲《伤寒论导读》新书...
  • ·洛阳男子睡醒后发现右腿“罢工”,原因竟是……
  • ·烧烤+啤酒竟让壮汉险丧命!医生紧急提醒……
  • ·急性会厌炎发作时如何自救?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祝贺!洛阳上榜“2024年全国游客...
  • 张玉杰主持召开安置房建设推进会
  • 全市“十五五”工作谋划务虚会召开
  •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装...
  • 同比增长13.2%!洛阳一季度进出口...
  • 总规模13.01亿元!洛阳商业地产资...
  • “五一”假期去哪儿耍?来洛阳解...
  • 项目审批材料精简63%!洛阳市住建...
  • 洛阳综保区首个中东欧跨境电商海...
  • 注意!滨河南路下穿天街隧道及周...
  • 百姓呼声
    恒大绿洲西区西..
    清考虚假宣传,..
    建议在邙山建设文学主题或名人主题公园
    涧河有处桥段漂浮着大量泡沫污染物?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