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很重要,团队要是稳定了,就可以持续做些工作。”李俊贤院士说。日前,见到李俊贤院士时,他关切地询问年轻人的发展,跟大家说培育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团队很重要,团队要是稳定了,就可以持续做些工作。”李俊贤院士说。日前,见到李俊贤院士时,他关切地询问年轻人的发展,跟大家说培育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王新德,是李俊贤院士的学生。直到现在,王新德仍念念不忘与李俊贤院士初次打第一次交道的情景。
“那时我大学刚毕业还只是实习生,参加班组的技术讨论,李院士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我想李院士那么大的权威,实习生就不用说了,可最后他坚持要听听我的想法,在李院士那里,每个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对年轻人非常珍贵!”王新德说,节假日期间,李院士会到图书馆学习,年轻人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当面向他讨教。虽然在学术上严格,但他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尊重年轻人的创新。
除在科学技术上“传帮带”外,李俊贤院士还注重在精神上给学生以鼓励,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为了解除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他多次往返北京、洛阳,反复向有关方面讲明情况,终于解决了一批年轻同志的两地分居问题。
不仅如此,在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建立院士工作站,他悉心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培育高精尖人才。
杜颖异是河南科技大学2009级研究生。她当初报考李院士的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同学劝她:“现在名头大的导师都没有时间带学生,院士其实就是一个名声,可能到毕业都见不到导师。”但事实让杜颖异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想学点真本领,就应该报李院士的研究生”。
“老师做什么事特别认真。”杜颖异说,记得那时她写了一篇8000多字的《文献综述》交给李俊贤院士,两周后她拿到了改过的文章。
在文中,哪个化学物质简称不规范,哪个单位没有使用国标,李俊贤院士都一一指了出来。更让杜颖异意外的是,李俊贤院士在一段文字后写下这样一句话:看着没毛病,但原文可能不是这个意思,请仔细核查。“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老师把我所参考的文献逐一翻阅。而这篇《文献综述》涉及了三四十篇文献。”杜颖异说,李俊贤院士基本每周都会听她做一次试验汇报。有一次,他出差了十多天,回来后就立刻到实验室,听杜颖异汇报情况。
李俊贤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团队带头人,他领衔组建“河南省反应注射成型新材料创新型科技团队”,并与其他同行培养出了众多精细化工领域的科技骨干,其中有些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记者 贾臻 见习记者 梁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