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光明日报》头版刊文点赞洛阳:讲好“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光明日报 2020.08.18 08:10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河南洛阳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主脉与活水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洛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文化旅游实现“三个转变”,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奏响了一曲“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文旅融合“交响乐”。

  项目建设加快落地,“古今辉映”照进现实

  位于洛阳市龙门大道与古城快速路交叉口东南角的一处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酣,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地标。

  “这里将建设集珍品收藏、陈列展览、活态展示、教育研学、互动体验、创意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展示中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在这里,游客可以看一看非遗展示馆,逛一逛非遗古街,读一读与非遗有关的书籍……让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读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既是洛阳重塑文化自信、彰显特色优势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守着丰厚的“家底”,如何把使命扛得更牢?在新起点上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就要在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上走在前。紧盯项目建设就是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抓手。

  今年,洛阳围绕“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东方博物馆之都、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文旅融合”五大板块,谋划26项重点任务、60条具体措施、81个总投资530.65亿元的重点项目,积极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加快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上半年,隋唐洛阳城天街北延、龙门古街一期、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赵老屯民俗文化村等建成开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黄河非遗展示中心、客家之源纪念馆等23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在文化和旅游的水乳交融中,在项目建设的加快落地中,“古今辉映”正在加速照进现实。

  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诗和远方”完美交融

  从伊河畔桨声灯影中的龙门山色,到人头攒动、美食飘香的老城十字街夜市;从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应天门3D投影灯光秀,到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洛邑古城……自5月以来,“夜洛阳”火了。

  立足于厚重的隋唐历史文化底蕴,洛阳通过创新夜游产品打响“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品牌,8项特色主题活动和8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让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开行“中原快车·古都夜八点”号高铁旅游列车,开通4条“古都夜八点”公交专线,推出4条精品线路,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业态串联起来,让游客“一站直达”,点亮聚集效应,激活文旅消费,一个“好看好玩又好吃”的洛阳深入人心……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当下,洛阳持续在“融”字上下功夫,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体现融的理念、找准融的业态、发挥融的效果,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让“诗和远方”完美交融。

  “融”字当头,“东方博物馆之都”呼之欲出。铺开一张洛阳地图,82家博物馆星罗棋布,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近年,洛阳发力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目前博物馆体系已初具规模。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母鼓铜方罍、泥塑佛面造像、东汉石辟邪……随着一件件文物的走红,洛阳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前来“打卡”。

  连“点”成“线”,让黄河文化“活”起来。依托黄河湿地、黛眉山、青要山、万山湖等自然景观,打造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是洛阳建设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洛阳还将串联起二里头遗址、龙马负图寺等人文景观,小浪底水利枢纽、西霞院水库等水利设施,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向广大游客推荐内容丰富的黄河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跨界创新亮点频现,“文旅强市”后劲十足

  身穿汉服,演绎古典舞蹈;模仿讲解员,现场即兴创作……盛夏时节,伊河水畔,静立千年的龙门石窟迎来了一批“自带流量”的特殊客人。

  近日,“豫见快手嗨在洛阳”河南(洛阳)快手网红文旅大会启动,数百名快手达人深入洛阳全方位旅拍。一时间,古都洛阳和快手平台擦出奇妙的火花——带有洛阳元素的小视频走红网络,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洛阳水席等成为网友期待的洛阳网红打卡元素。

  文旅融合,既是诗和远方的牵手,也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当下,文化旅游正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开发型转变,旅游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新热点新卖点不断涌现,“文化旅游+”“科技+”“跨界融合”正催生出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

  2020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云赏牡丹花开满屏”的全新打开方式,让世界惊艳。24小时线上直播活动,话题关注度达2.5亿人次;旧厂房改建而成的东方文创园以“保护工业遗产,延续城市文脉”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让历史空间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洛宁县因地制宜把文化、旅游、田园“嫁接”在一起,开出了爱和三彩小镇、洛书小镇、金果小镇、竹梦小镇、牡丹康养小镇等“五朵金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乡村文旅矩阵;上线“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平台,发放文旅消费券,开展“豫见快手嗨购洛阳”县(区)长直播带货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种种创新,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的生动注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当下,洛阳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更好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洛阳使命”,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更主动地推动文化旅游实现“三个转变”,千年古都最有吸引力、最具竞争力的文化特色才越发凸显,洛阳必将以魅力无限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李冰)④

[ 责任编辑:赵彤彤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刘博在这儿,如果你也在找他,请点开
    刘博在这儿,如果你也在找他,请点开
  • ·闹钟响后,适当赖床更健康
  • ·药物也可能引起“帕金森”?
  • ·颈椎腰椎病患者年轻化 如何为脊柱减压
  • 魏坡拉开新序章 古今融合看点多
    魏坡拉开新序章 古今融合看点多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新闻排行
  • 念着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口诀,在洛阳探...
  • 洛阳市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召开
  • 洛阳: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 生态美景 宜居洛城【组图】
  • 中国旅游日,洛阳这些景区有优惠
  • 5月18日起,洛阳市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
  • 国际博物馆日,一起了解洛阳路名里的...
  • 河科大附中新建教学楼项目顺利封顶
  • 孟津区城关镇:碾馔又飘香 农民喜增收...
  • 别跑空!5月21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 百姓呼声
    临时停车位超时,顶格处罚200元不妥
    景华路长安路口22号街坊夜晚施工扰民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白马寺

    结果了

    河洛古城景观

    古法陶艺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