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洛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描绘“诗和远方”新画卷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20.03.27 09:02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记者 曾宪平 摄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视频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洛阳最有价值、最具潜力的优势资源,也是最值得向世人展示的宝贵财富。

  近年,我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出新,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擦亮了“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

洛阳牡丹瓷博物馆内牡丹花“盛开” 记者 曾宪平 摄

  “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持续发力

  在3月的阳光下,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不久的将来,这座牡丹专题博物馆将建成开放,为我市“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添彩。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在和启发未来的重要使命。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是我市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近年,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持续发力,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吸引大批游客前去参观。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7座,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藏品独具魅力,文物陈列新颖丰富,形成了主体多元、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

  因疫情闭馆期间,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纷纷通过在线直播,为疫情中的“游客”提供“云春游”体验。一件件展陈在博物馆的文物精品,以“见屏如面”的方式生动地展示在更多人面前,向大家展示了古今辉映洛阳城的魅力。

  今年,我市将在已有77家博物馆、纪念馆的基础上,在建、续建18家博物馆,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建成3家“实体+数字”博物馆,确保博物馆总数超过100家,让屹立在河洛大地上的博物馆群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隆起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文化脊梁。

游客在洛邑古城欣赏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展示 记者 鲁博 摄

  大遗址保护展示,让历史“活”起来

  “‘应天门’好气派,每次经过都忍不住要拍张照。尤其是晚上的3D激光投影秀演出,特别震撼。”提起家门口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市民张晓刚忍不住点赞。

  应天门始建于公元605年,先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4个时期,沿用523年之久,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2019年9月,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与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明堂天堂景点、九洲池景点形成了“四点一区”的格局,深受市民和来洛游客欢迎。

  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是我市大遗址保护的一个缩影。从夏代开始,先后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这些朝代在如今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留下了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5座都城遗址。这些大规模遗存,见证着灿烂的河洛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物证。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如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偃师商城保护展示三期工程顺利开展;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宫城格局逐步显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正加快推进……随着一项项保护展示工程的抓紧建设,一大批湮没于地下的遗址正逐渐展示在世人面前,延续着千年古都的文脉。

游客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进行互动体验 记者 李卫超 摄

  书香花香辉映,品味“诗和远方”

  这几天,在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部分牡丹已经悄然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赏。

  徜徉在古都洛阳,低头是牡丹,抬头可能就会与一座城市书房不期而遇。游客在赏花之余,还可以走进城市书房,参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书香花香交融中品味“诗和远方”。

  牡丹瓷、牡丹画、牡丹刺绣、牡丹花茶……走进洛邑古城,以牡丹元素创作的“洛阳礼物”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古城里还集聚了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都拥有一席之地。依托于此,洛邑古城的研学旅行也十分火爆。

花开九洲池 记者 曾宪平 摄

  近年,我市持续在“融”字上下功夫,坚持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梳理融合理念、找准融合业态、发挥融合效果,我市打造了卫坡村、倒盏村、天心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旅融合新亮点,积极推动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工业遗产游、康养体育游等新业态发展。

  此外,我市还积极在推进“全域游”上下功夫,融合好“水”“绿”“文”“业”,让洛阳全域既有高颜值又有好气质。在唱响“四季歌”上下功夫,围绕春季的牡丹文化节、夏季的消夏避暑节、秋季的河洛文化旅游节、冬季的春节和元宵节等节点,推出时令性强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游在洛阳。

  如今在河洛大地上,文化和旅游产业正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融在一起”,描绘出“诗和远方”新画卷。(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擦香香”时拍一拍 皮肤吸收会更好?
“擦香香”时拍一拍 皮肤吸收会更好?
  • ·大把猛吃保健品 到底能起啥作用
  • ·孩子牙龈冒脓包 别乱挤别刺破
  • ·总感觉“油嘴滑舌”,是幻觉吗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快讯!洛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
  • 夏文化探索有重大突破!洛阳新发...
  • 郑州大学洛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 创意升级!洛阳推动陆浑“全鱼宴...
  • 冷空气来袭!洛阳气温风力齐“变脸”
  • 洛阳高新区全国排第51位 排名增幅...
  • 王城公园里的老虎较瘦?最新回复来了
  • 2024洛阳企业100强榜单出炉 入围...
  • 河南省人才集团增资入股洛阳市人...
  • 二里头遗址发现迄今所知最宽的排...
  • 百姓呼声
    足球赛有球队队员学历造假?
    因为环保问题,市区垃圾车停运合理吗?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红红火火迎新年

    水天一色

    新春灯展探秘

    送子观音
    /桂花飘香的季节
    /迷恋嵩山
    /游上清宫有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