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正月十五啦,背靠定鼎门,站在隋唐洛阳城天街上向北望,眼前的场景定能勾出记忆中许多动人的古诗词,那“火树银花合”的场面,一定比公元705年上元节时苏味道眼前的场景更加璀璨、绚烂,更加如梦似幻!
后天就是正月十五啦,背靠定鼎门,站在隋唐洛阳城天街上向北望,眼前的场景定能勾出记忆中许多动人的古诗词,那“火树银花合”的场面,一定比公元705年上元节时苏味道眼前的场景更加璀璨、绚烂,更加如梦似幻!
上元夜,苏味道诗兴大发
公元705年的正月初一,武则天改年号为神龙,这一年便是神龙元年。
彼时女皇身体抱恙,总是歇在迎仙宫的长生殿(又称集仙殿),朝政则由宠臣张易之、张昌宗把持。那几年,一众御用文人降节依附张易之兄弟,凭借文才溜须拍马,上篇《初唐大才子御用笔杆子》(详见本报19日A12版)中的男主角崔融和他的好哥们儿苏味道都在其中。
正月十五上元节到了,节日期间,宵禁解除,人们不必再因犯夜被抓或挨打,可以肆无忌惮地在街上逛个通宵达旦。这几天的洛阳城一到夜间热闹非凡,处处张灯结彩,行人摩肩接踵,无论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贵贱,个个放飞自我,尽情享受着过节的热闹……
隋唐洛阳城的皇城南门叫端门,端门临近洛河,城门前空旷开阔,上元节时,人们常在这里燃放焰火,朝廷还会在端门城楼布灯。
当时的洛河自上阳宫之南流入外郭城,接着向东流经积善坊之北,到此分为三股,形成“三水两洲”的形态。三股洛水上有三段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星津桥南通积善坊,黄道桥北接端门。由于三桥当中以天津桥最为著名,人们往往以天津桥代指三桥。
天街西侧南起第一坊是宁人坊,向北依次是宽政坊、淳风坊、宣风坊、观德坊、积善坊,苏味道就住在宣风坊北街之西。
上元之夜,苏味道经过观德坊、积善坊,来到星津桥南向北望,满眼绚烂美景,满心激动欢喜,禁不住诗兴大发,遂作绝唱《正月十五夜》。
此绝唱,创作于神龙元年
人们沉浸在火树银花的狂欢气氛之中,并未察觉朝廷暗流涌动。正月二十二日,突如其来的神龙政变结束了张易之兄弟的性命,让武则天于病榻惊起。二十四日,武则天宣布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次日李显登基,就是唐中宗。
唐中宗下诏大赦天下,只有张易之的党羽们不在赦免之列。崔融、苏味道等都被贬官,崔融因曾为东宫侍读,不久被唐中宗调回洛阳任职,苏味道就没这么幸运了。《旧唐书·苏味道传》中载:“神龙初,以亲附张易之、昌宗,贬授郿州剌史。俄而复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年五十八。”
武周成为历史,李唐重霸天下。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九月初五,唐中宗改年号为景龙,故这一年又称景龙元年。
有人搞不清楚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作于何时,答案其实很容易推出来。
《大唐新语》卷八中说:“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由上文可看出,神龙这一年号用了三年,其间有三个上元节,而苏味道在神龙政变之后即被贬官,当年就去世了,他所见到的,只有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那个上元节。
同欢庆,一年一度又元宵
大唐诗人多如繁星,论名气,怎么也数不上苏味道,但要说吟元宵节的诗,能超过他这首的,也不好找,说其为绝唱,毫不夸张。初唐诗坛上,很多人都还没摸着门道,身居高位的苏味道已开始多用近体诗格律,引领了整个诗坛的风气,推动了近体诗的发展。
我们一起来品品这首诗吧。诗名为《正月十五夜》,也叫《观灯》《上元》:“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歌开场极具画面感,一街两行火树银花,灯火璀璨合为一片。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一连三天“金吾不禁”,坊门、市门昼夜开放,就连星津桥上的铁锁也打开了。桥上挂着彩灯,从洛河这边闪烁到那边,像天上的星星,那桥便真像星桥了。
人潮涌动,马蹄之下尘土飞扬,不管你走到哪里,抬头都可见明月。观灯的歌伎个个艳若桃李,边走边唱《梅花落》。平时专管禁夜的金吾卫都不巡夜了,那报时的玉漏呀,你别着急,莫让这一年一度的上元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上元”这个叫法,就是从唐朝开始的。《辞海》中说,正月十五,此日称“上元”,此夜称“元宵”。后天晚上就是元宵,元宵焰火晚会将现超炫火树银花,我们不见不散!(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实习生 刘芊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