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中,将住房与墓葬在同一地点的现象,称为“居葬合一”。在近日备受关注的考古新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中,就有关于“居葬合一”文化现象的新证据。
在考古学中,将住房与墓葬在同一地点的现象,称为“居葬合一”。在近日备受关注的考古新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中,就有关于“居葬合一”文化现象的新证据。
“在二里头遗址‘井’字形道路划分的祭祀区以西的网格中,除了发现高规格墓葬,还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贵族住房,形成‘居葬合一’的格局。”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
在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区内,有我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在此前的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在这些院子里都发现了同一时期的贵族墓葬。赵海涛说,有很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宫室建筑和墓葬都是“居葬合一”,即在宫殿建筑建成或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直接埋葬在当时生活的建筑院子里。这是当时一种特殊的葬俗。
“‘居葬合一’的布局结构,在中原龙山文化中少见,此时得到强化和提升。”赵海涛说,在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特别是在安阳殷墟包括在周原的殷人聚落都有类似发现,表明这种制度被商王朝继承,体现了二里头对中华文明总进程的引领作用。考古人员对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等商代考古遗存的考古调查结果显示,周原地区的殷商遗民居住点具有“居葬合一”特征,这与周朝的“居葬分离”特征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有考古专家结合“居葬合一”的文化特质认为,从葬俗角度讲,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在族群源流上必有密切关系。
赵海涛认为,这些发现,为了解二里头遗址的遗存分布情况、认定该区域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认识该区域的布局及历时性变化情况、当时的社会关系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是综合研究夏朝的规划思想、社会结构和关系、礼仪制度、统治制度的重要资料。(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