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晴天微风,太阳高高升起,把宜阳县韩城镇秦王村照得亮亮堂堂。古寨子、小游园、农家院,干净舒适,处处经得起打量和端详。
秦王村铅笔厂
腊月二十,晴天微风,太阳高高升起,把宜阳县韩城镇秦王村照得亮亮堂堂。古寨子、小游园、农家院,干净舒适,处处经得起打量和端详。
“眼里亮堂,心里也亮堂。”刚刚连任的秦王村党支部书记郭红斌话不多,浑身是劲。秦王村从一个“烂摊子”到如今的“俏模样”,用老郭的话说,“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除了看得见的变化,猜猜现在集体收入有多少?”老郭得意地卖了个关子,又斩钉截铁地说,“274500元!”
从“糊涂账”到“明白账”,变“死资产”为“活资本”,让“空白村”成“小康村”……这秦王“三变”,老郭一项一项说道,心里跟明镜似的。
秦王村历史悠久,相传秦王灭韩,东出函谷关,在此安营扎寨,故名秦王村,至今仍保存珍珠泉、秦王寨等遗迹。秦王村位置不偏,出村就有高速,离韩城街也不远,可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却曾是挂着号的后进村。“乡亲们各扫门前雪,从来不买村里账。”老郭有些汗颜。
其实,秦王的问题,根子出在一块没有苹果树的“苹果地”上。
林下食用菌基地
20世纪70年代,秦王村在集体自留地上发展苹果。为提高收益,集体把47亩果园分配给各生产队,再转包农户,每年收租。后来,果园老化,被砍光种粮。经过二轮土地承包,这块没有苹果树的“苹果地”依然被农户占有耕种,却再也未向集体缴租。
一边是长期占有的既成事实,一边是怨声载道的不公之声,村集体对这档子陈年老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村与民之间就结下了梁子。
“苹果地的‘疖子’不挤出来,村里便无宁日。”这一点,老郭和驻村第一书记李辉辉很清醒。2019年年初,村里硬着头皮把问题层层反映到镇里和县里。很快,一个联合工作组进驻,讲政策、讲法律、讲感情,不出半月,62户欠了20多年的租金被全部收回,土地也重新收归集体。
“当时,村里大张旗鼓搞了一次分红,乡亲们拍手称快。”李辉辉说。没过多久,收回的“苹果地”成功对外招租,依托洛河川区的速生杨木资源,建设了铅笔厂,不仅带动了就业,每年还给村集体分红4.7万元。
老账盘清了,疙瘩解开了,村里没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想着发展。这不,原来无人问津的洛卢高速沿线廊道绿化的林下空间就成了“香饽饽”。来到高速路旁,密密匝匝的林子间,撑起一个个亮闪闪的塑料拱棚。钻进去,扒开一垄一垄由稻壳、麦糠、秸秆混合发酵而成的基料,乳白色的菌丝交织缠绕着。
“这是羊肚菌和赤松茸,金贵着哩!”王长发父子返乡创业,搞林下经济,是因为看到了村里风气的变化,搁以前,任凭谁说,也不会回村干。“羊肚菌、赤松茸喜阴凉,林下正是好地方”。
“林下空间原本是沉睡的‘死资源’,盘活了就成了增收的‘活资本’。”老郭骄傲地说,这种林下空间开发的新模式,在全市都有推广价值。现在,菌子还没长出来,就被人相中、下了订单。村里瞅准商机,为基地配套了田间冷链仓储,准备在产业链上“分一杯羹”。
“观念一转,天高地远。”老郭抬高了调门,笑眯了眼。除了铅笔厂、食用菌基地,这两年,村里还发展了光伏电站、养殖场等集体经济项目,“蛋糕”越做越大。
空壳变实,家底变厚,秦王村挺直了腰杆、迈进小康。建小游园、办饺子宴、表彰“好媳妇”“好乡贤”……“好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你说他心里亮堂不亮堂?付出得到乡亲们称赞,干部不就越干越起劲!”老郭喜上眉梢,他的逻辑耐人寻味……(洛报融媒记者 白云飞 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