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夺取夏朝政权后,“不修民事”,喜好畋猎,被谗臣寒浞(zhuó)杀害。少康在遗臣靡的帮助下,灭掉寒浞,实现夏朝中兴大业。这段历史,残酷激烈,跌宕起伏,给世人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
后羿夺取夏朝政权后,“不修民事”,喜好畋猎,被谗臣寒浞(zhuó)杀害。少康在遗臣靡的帮助下,灭掉寒浞,实现夏朝中兴大业。这段历史,残酷激烈,跌宕起伏,给世人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
后羿“不修民事”与寒浞杀羿
后羿夺取夏政权后,“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用贤臣,终被谗臣寒浞杀害。《左传·襄公四年》记载:“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tè),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这里的“原兽”即畋猎。“寒”,夏代国族名,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境。“虞羿于田”,怂恿后羿乐于田猎。“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指寒浞用欺诈手段,篡夺了后羿的政权。“家众杀而亨之”,指寒浞收买后羿的家众将其烹杀。“以食其子”,指让后羿的儿子吞食其父的肉体。“穷门”即穷石,在今洛阳市西南。
这是说后羿“代夏”后,并没有吸取太康失国的教训,而是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沉迷于田猎。寒浞是东夷伯明氏的不肖子弟,被其族驱逐,投奔后羿。后羿不但收留了寒浞,而且被他迷惑,任命他担任自己的相国。寒浞大权在握,而后羿丝毫没有察觉,结果在田猎归途中被自己的族众谋杀。寒浞便掌握了夏王朝的政权。
后羿的悲惨遭遇,还见于《随巢子》的记载:“奚禄山坏,天赐玉玦于羿,遂以残其身,以此为福而祸。”这是说天帝因奚禄山的崩坏,而赏赐美玉给羿。羿将美玉做成玉扳指,助其射猎。这本来是件好事,不料却因此引来灾祸。《史通·内篇·人物》说,“夏氏中微,国传寒浞”,讲的也是这件事。
寒浞灭斟灌与靡立少康
寒浞篡夺后羿的政权后,派其子浇灭掉斟灌与斟鄩(xún)氏。夏朝遗臣靡拥立少康,而使夏朝复兴。《左传·襄公四年》记载:“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yì),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鄩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有鬲氏”,夏代部族名,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境。“斟灌及斟鄩氏”,均为夏代部族名,“斟灌”在今河南范县北。“斟鄩氏”本居住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境内,约在夏代初年东迁到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南。
这是说寒浞夺取夏朝政权后,有个名叫靡的遗臣逃到有鬲氏。寒浞和抢来的羿的妻妾生下浇、豷两个儿子。他让浇灭掉斟灌和斟鄩氏,并让浇镇守过国,让豷镇守戈国。靡在有鬲氏收聚过、戈两国的遗民,灭掉寒浞并拥立少康即位。接着,少康灭掉浇,少康子杼灭掉豷。有穷氏因此灭亡了。
夏后相妻逃到有仍氏,生子少康。《左传·哀公元年》记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jì)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这则史实,《史记·吴太伯世家》《潜夫论·五德志》等史籍,都有大致相同的记录。这里的“有过浇”即寒浞之子。“灭夏后相”,杜预注:“夏后相,启孙也。后相失国,依于二国,复为浇所灭。”“牧正”,主管畜牧业的长官。“庖正”,掌管有虞国君饮食的长官。
这些记载说明,寒浞夺取后羿政权后,夏后相流亡在外,投靠同姓诸侯斟灌和斟鄩氏。寒浞命浇攻灭斟灌和斟鄩,杀掉夏后相。相妻后缗从墙洞侥幸逃脱,投靠母族有仍氏,生了少康。少康长大后担任有仍氏的牧正,对浇满怀仇恨和戒备。浇派属臣椒到有仍氏索要少康,少康只好投奔有虞氏,还做了有虞氏的庖正。有虞国国君很善待少康,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还将“纶”邑的十平方田地和五百个民众赏赐给他。少康施行德政,开始谋划复国大业,聚集流亡各处的夏朝余众,抚授给他们适当的官职,派女艾打入过国探听消息,让季杼去诱惑戈国。这样,就灭掉了过、戈两国,光复了大禹的业绩,在祭祀先祖时配祭天帝,维护了夏王朝的天下。
古本《竹书纪年》载:“后相即位,居商丘。”又说:“相居斟灌。”“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这说明寒浞夺取后羿政权后,夏后相曾先后逃至商丘和斟灌避难。
“少康中兴”与“归于夏邑”
《史记·夏本纪》张守节《正义》按:“帝相被篡,历羿浞二世,四十年。”夏王朝经过“羿浞二世”的政变,出现四十年的社会动荡。少康灭掉寒浞的势力,恢复夏王朝的基业,史称“少康中兴”。
夏王朝兴盛时期
从少康历经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jiōng)、帝廑诸王,属夏王朝的兴盛时期。兹略述几位夏王的主要事迹:
帝少康即位,“诸侯来朝”“复田稷”“使商侯冥治河”。今本《竹书纪年》说:“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二年,方夷来宾。三年,复田稷。后稷之后不窋失其官,至是而复。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这说明少康即位后,恢复农业生产,治理黄河水患,得到诸侯的拥戴,夏王朝的统治开始走向复兴。
帝杼“能兴夏道”、征伐“东海”。帝杼是少康的季子,《世本》《夏本纪》作“帝予”。《国语·鲁语》说:“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韦昭注:“杼,禹后七世、少康之子季杼也,能兴夏道。”古本《竹书纪年》载:“夏伯杼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事在“帝杼五年”。这说明帝杼五年曾发动征伐东夷的战争。
帝槐时期“九夷来御”、营筑“圜土”。帝槐是帝杼之子,《世本》《竹书纪年》作“帝芬”。古本《竹书纪年》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三十六年,作圜土。”“九夷来御”这是说东夷诸族前来朝贡。“作圜土”,营筑牢狱。帝槐时期“九夷来御”、营筑“圜土”,是夏王朝统治地位稳固的象征。
帝芒“以玄圭宾于河”“东狩于海”。帝芒是帝槐之子,古本《竹书纪年》作“后荒”。古本《竹书纪年》载:“后荒即位,元年,以玄圭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鸟。”这是说帝芒下令到东海边进行长时间的军事演习,以便对东夷各族产生威慑。
帝泄“加畎夷等爵命”。帝泄是帝芒之子。古本《竹书纪年》载:“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这说明帝泄对“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诸族加赐爵命,进行安抚,他们从此宾服夏朝。
帝不降征“伐九苑”。帝不降是帝泄之子,《世本》作“帝降”。古本《竹书纪年》载:“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九苑”当指北方的游牧部族。这是夏王朝对北方游牧部族用兵的重要文献。
夏王朝自少康到帝廑统治的200余年间,发展农业生产,治理黄河水患,营筑“圜土”,征伐东夷和北方游牧部族,使“九夷来御”。这些重要措施,有力地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因此,这个阶段可视为夏王朝的兴盛时期。
少康诸王“归于夏邑”
少康复国后的都城在哪里?这还得从太康迁都斟鄩说起。《史记·夏本纪》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偃师二里头遗址即斟鄩故城,就是夏王朝从太康、后羿直到夏桀时期建都的地方。
夏代的都城常称为“夏邑”。今本《竹书纪年》载:夏启元年癸亥“即位于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郭璞《尔雅·释地》注:“邑,国都也。”这里的“夏邑”当指夏启时期的都城。
今本《竹书纪年》载:“少康自纶归于夏邑。”这里的“夏邑”当指太康、仲康时期夏朝的都城,即夏都斟鄩。也就是说,少康自“纶”所归的“夏邑”,当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处。
由上所述,夏王朝在太康、仲康、相和少康这四王时期,经历了失国、复国和中兴的艰难过程。“淫于原兽”是太康失邦和后羿被杀的共同原因,“谗慝诈伪”是寒浞覆灭的决定因素,励精图治、“能兴夏道”乃是“少康中兴”的根本缘由。这段历史的发生和演变,残酷激烈,跌宕起伏,颇有戏剧性,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人深省,影响深远。(蔡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