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二展厅内,身着套装的孙晨姣,为来往游客讲解着博物馆内的奇珍异宝。今年25岁的她,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
孙晨姣在讲解
“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文物,名叫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近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二展厅内,身着套装的孙晨姣,为来往游客讲解着博物馆内的奇珍异宝。今年25岁的她,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解中,她时而站定,时而穿梭于文物展柜间,清秀的面庞上总带着亲切的笑容,身体也一直保持笔挺。
20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连续多日,前来逛展的人络绎不绝。为让游客充分了解博物馆内的文物,这里的13名讲解员轮流进行讲解,每半个小时有一名讲解员上岗。
一场讲解需要一个多小时。每天,两万余字的讲解大纲,讲解员最少要通讲一遍;5个展厅、2个临时展厅,她们来来回回要走数遍。
“这里的展厅,你每天要走多少遍?”采访中,记者问道。“这个没有算过,但从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以来,我手机上记录的每天行走步数,没有少于两万步过。”孙晨姣说。
每天两万余字妙语连珠、两万余步穿梭于展厅之间,即使面对这样高强度的讲解工作,这里的每一名讲解员也从早到晚都笑容满面、精神抖擞。看似柔弱、文静的她们,是如何练就讲解这门“硬”功夫的?
“系统培训和刻苦练习。”孙晨姣说,从8月12日正式培训起,从发音、笑容、站姿、讲解用语到行走姿态,她们都经过了系统的培训,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学习、纠正,再重新练习。
“为保持亲切的笑容和好的仪态,咬筷子、腿夹纸等训练,我们也都反复进行。”孙晨姣说,最辛苦的练习当数口腔操,比如练习“舌打左右颊”“舌卷成筒形”等动作。培训最密集时,讲解员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和背讲解词,其他时间都会一遍遍不停地练习口腔操,以便提高嘴巴的灵活度,让讲解时的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咬字都更清晰。有时候一天下来,讲解员整个嘴巴都是酸疼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艰苦的训练,讲解员才能在博物馆对外开放后,迅速适应每天高强度的讲解工作。
孙晨姣说:“一名合格的讲解员,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拿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来说,除了要讲出它的长宽及形状,还要通过它表面的龙蛇纹样,讲出其背后的意义,如古人对龙蛇纹饰的崇拜等。”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每一名讲解员,都是在讲解大纲的基础上整理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讲解词。因此,每一名讲解员的讲解侧重点、信息量都略有不同。”孙晨姣说。
在孙晨姣看来,讲解员的工作有辛苦也有快乐。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们常常感到喉咙干疼、小腿肿胀酸疼,但每当一场讲解结束后,游客自发地为她们鼓掌、点赞,她们就会瞬间忘掉疲惫,感到自豪和快乐。(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