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非法集资形式愈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利用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创新”的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投资者对此应谨慎辨别。
近年,非法集资形式愈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利用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创新”的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投资者对此应谨慎辨别。
我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谢亮表示,就他掌握的情况来看,近期,打着“创新”旗号的非法集资案件多发。例如,在一起非法集资案件中,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外宣传“交押金、看广告、做任务、赚外快”的金融创新模式,对投资者承诺“年利率20%至40%”的高额回报,用户交纳一定数额的任务保证金,领取广告任务,完成指定的任务天数,就可获得任务指定的报酬,并拿回之前交纳的保证金。获得资金后,涉案企业负责人潜逃。
“近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谢亮表示,随着非法集资犯罪手法的不断翻新,一些不法分子假借迎合国家政策,打着“经济新业态”“投资新模式”等幌子,从种植养殖、养老度假、商品营销等“实体经营”形式,向理财、私募、众筹等“资本运作”形式转变,欺骗诱导性更强。
谢亮表示,非法集资虽然花样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均以高利诱惑投资者。投资者如遇所许诺的投资收益率过高,尤其是以“消费返利”“金融互助”及“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交易投资为噱头的情况,务必谨慎投资,避免上当受骗。(洛阳日报记者 戚帅华 实习生 金梦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