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寒风阵阵,伊川县鸦岭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新买的一批椅子组装好放在墙边,以方便在此居住的重度残疾人晒太阳。董家沟村贫困户、73岁的托养中心护工陈爱民,正认真照护着两名重度残疾人——自己的小叔子许富生和儿子许现伟。
19日上午,寒风阵阵,伊川县鸦岭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新买的一批椅子组装好放在墙边,以方便在此居住的重度残疾人晒太阳。董家沟村贫困户、73岁的托养中心护工陈爱民,正认真照护着两名重度残疾人——自己的小叔子许富生和儿子许现伟。
与半年前相比,陈爱民的心情好了不止一点:“在这里,虽然还是照顾他俩人,但是住的条件好,饭也不用自己做,有啥病了还有医生免费看,俺还能拿工资,真是太好了。”
旁边,曹坡村贫困户、21岁的护工曹明飞正在陪自己均为二级残疾的父母——69岁的曹京堂和60岁的王凤月晒太阳……目前该托养中心6名护工都是入住残疾人的亲属。
这难道仅仅是凑巧?其实不然。
市残联、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名重度残疾人,那么整个家庭都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极大地削弱着脱贫攻坚各项举措的实施成效。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市出台了《洛阳市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将托养中心定位为乡镇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公共资源,依托乡镇卫生院、乡镇敬老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等现有设施进行标准化改扩建,为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并率先在伊川县和宜阳县开展试点。
总投资75万元的鸦岭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是全市首批4家试点之一,由该乡敬老院已有的14间房屋改建成10间托养室、1间康复室、1间医务办公室和2个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每个托养室配备2张全自动护理床、1张陪护床,以及电视、排气扇、床头柜等物品,整个中心已实现监控、消防和助残设施全覆盖。在具有该乡常住户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凡持有视力、肢体、智力等二级以上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就可入住托养中心,不出托养中心就能免费享受生活保障和医疗康复服务。
“白吃白住,有这么好的事儿?”“没去住过啊,不知道能住得惯不能?”今年8月,当鸦岭乡副乡长张莉莉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向全乡各村有重度残疾人的贫困户进行宣传时,不少人心存疑虑。
“经过乡村两级的政策宣传与逐户动员,我们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批程序确定了入住人员名单。”张莉莉说,9月3日,有意入住的9名重度残疾人在接受体检,并和托养中心、监护人及所在村村委会签订四方协议后,入住托养中心。
托养让重度残疾人亲属“长舒了一口气”,但好事儿并没有结束——按照试点要求,该托养中心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录护理人员,优先招录托养人员的家庭成员,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贫困户增加家庭收入,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
就在9名重度残疾人入住托养中心的同时,他们的亲属成为护工也同步入住。残疾人和护工在托养中心不用花一分钱,护工每个月还能得到1500元的工资,用于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残疾人虽然住的地方变了,可照顾他们的人不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了,但是他们亲属的收入水平跟外出打工相比也没有啥太大改变,托养中心就是凭借着‘变’与‘不变’,吸引残疾人从最初不太愿意来到现在根本不想走。”托养中心工作人员董迎娟说。
市残联负责人表示,在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二级以上重度失能残疾人约1.7万人,这一群体是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坚中之坚”。按照目标,明年5月底前,全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都将至少建设1个托养中心;到明年年底,全市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基本实现集中托养,助力我市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崔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