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用“问题触目惊心,形势十分严峻”来形容全市环境污染防治现状,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忧患、背水一战,正视问题、举一反三,真正从问题中强责任、强压力,从问题中找出路、找对策,在抓好问题整改中,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
形势逼人,退无可退!
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用“问题触目惊心,形势十分严峻”来形容全市环境污染防治现状,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忧患、背水一战,正视问题、举一反三,真正从问题中强责任、强压力,从问题中找出路、找对策,在抓好问题整改中,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
这是一组强烈示警的数字:从大气质量看,PM10为155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倒数第四,比去年升高11微克/立方米;PM2.5为93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并列倒数第二,比去年升高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65天,比去年少3天。从水环境质量看,国家、省控地表水7个断面中,洛河白马寺断面、高崖寨断面水质达标率仅40%;城市区四河七渠仍有排污口向河渠内直排生活污水……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状:无论放在全省横向比,还是跟自己纵向比,污染指数不降反升,优良天数不增反减,环境趋势不好反差,我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长此以往,如何才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如何才能守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环境底线,又如何才能兑现向中央、省委及700万人民立下的“军令状”?
问题扑面而来,压力持续加大,再不真正重视,再不来个“翻身”,不行了!
应当看到,当前我市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工作被动,表面上是指标上的落后,是排名上的尴尬,实际上是各种问题的相互交织、叠加呈现、连锁反应,“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这场翻身仗,就必须从问题切入,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在问题倒逼下找到突破口,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打开新局面。
问题出在哪里?
基础工作不到位,底数不清、粗枝大叶。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各自属地、系统、行业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了解、不掌握,有的开展调查走马观花,掌握的情况只是“大概”“差不多”;有的足不出户,仅凭历史资料、下面上报的材料来判定,对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有的彼此之间信息不沟通、不共享,以偏概全、相互“打架”、漏洞百出;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故意瞒报漏报。
措施谋划不到位,对策不准、大而化之。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系统谋划,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对渣土车夜间运输问题,推诿扯皮,还习惯于采取固定时段检查的办法,“猫鼠游戏”屡屡上演;对建筑工地落实“七个百分之百”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跟踪和约束机制;对黑臭水体治理问题,没有拿出系统的工作方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推动落实不到位,作风不实、敷衍应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动落实上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没有落地生根,工作进度严重滞后于时间节点。一些干部习惯于转一转、批个件、上个镜头,而不是深入抓落实,有的片面强调客观原因,找借口推卸责任;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一些做法劳民伤财、没有实效;有的只讲加强领导了、高度重视了,“大一二三,小一二三”,只管纸上谈兵,问题堆积如山。
综合保障不到位,支撑不强、瓶颈突出。有的缺乏精准有力的资金支持,财政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社会资金没有用足用活用好,向上争取资金不主动,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项目建设、设备采购的资金缺口较大,直接影响了工作进度;有的缺乏具体明确的技术支持,一遇到技术瓶颈就束手无策;有的缺乏素质过硬的人才支持,环保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督察问责不到位,惩处不严、失之于宽。一些地方好人主义严重,不敢触及矛盾,不愿得罪人。对一些违法违规排污企业特别是大块头企业,没有实质性的处罚和惩戒,导致一些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没有严格追究当地政府的属地责任,处理时力度往往不够。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大都是约谈、诫勉谈话等“轻处理”,重惩重罚、公开曝光的少。
宣传发动不到位,氛围不浓、缺乏合力。相关部门在环保宣传教育上方法不活,较少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易引起群众共鸣。不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决心不了解,工作思路举措的社会知晓度不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没有充分激发,一些较为隐蔽的污染源和深层次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及时举报,更难以及时治理整改。
深刻反省,痛定思痛,长长的“问题清单”,暴露出我们在环境治理上距离中央和省里要求、距离洛阳自身发展需要、距离人民的迫切期盼都还有很大差距。愿不愿意找差距、能不能找准差距、找到差距后怎么办,决定了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成效。
对表校标,这是理念的差距,很多人仍然纠结于“难免论”“短痛论”“过程论”“条件论”,没有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就是投资环境,生态质量就是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就是保障民生;这是作风的差距,责任心不强、劲头不足、不严不实;这是担当的差距,工作标准不高,不敢较真碰硬;这是能力的差距,在环境治理这块“硬骨头”面前,知识结构不适应,科学分析不到位,实招好招难出手。
找到了差距,就找到了奋起直追的发力点,就找到了绝地反击的突破口。当前,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正处在关键期、攻坚期,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知耻后勇,奋起直追,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坚决扭转当前被动局面,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哲人有言,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找准“病灶”和“短板”,以问题倒逼攻坚,以对问题的各个击破推动工作的全面提升,我们才能打好环境污染防治翻身仗,也才能让担当回归肩头,为城市赢回尊严。(洛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