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十三五”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掀起了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潮。目前,在我市大部分乡镇,有不少青年正逐渐成长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身最广阔的农村天地,演绎着与众不同的精彩。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掀起了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潮。目前,在我市大部分乡镇,有不少青年正逐渐成长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身最广阔的农村天地,演绎着与众不同的精彩。
驻村扶贫,勇于担当
“闺女,这次多亏你了,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换药,不用再跑到市里了。”近日,栾川县陶湾镇常湾村贫困户杜石命,拉着驻村第一书记赵莹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话。杜石命患有食管癌,前段时间,在赵莹的帮助下,他在村卫生室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网络问诊,及时调整了用药。
2015年10月,80后女孩赵莹刚被派到村里时,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个从城里来的闺女熟悉农村吗?她年纪轻轻的,能带领我们脱贫吗?”不少人心里有这样的疑问。
常湾村地处栾川县城西15公里,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滞后,全村有43户贫困户147人。赵莹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委书记,驻村后,她发现因病致贫的情况不在少数。为此,她依托医院优势,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多次邀请专家组成医疗队到村里义诊,协调医院为村卫生室捐赠医疗设备和用品,为村民在医院开辟就诊绿色通道。今年3月,医疗设备到位后,“互联网+医疗”在这个偏僻的村庄成为现实。
争取14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入纸袋加工厂,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引来产业扶贫项目……随着赵莹的到来,村里正发生着新变化。
同样以村为家的,还有汝阳县三屯镇杜沟村第一书记、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王光辉。杜沟村没有特色产业,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回看王光辉过去一年多的微信朋友圈发现,绝大部分是务工信息、兜底政策、捐资助学、牛羊养殖等扶贫的内容,有相关工作的安排,有正在执行的项目,也有自身的一些思考和收获,记录了杜沟村的点滴变化。
前不久,为了规范建档立卡工作,在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后,他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少村民得知后赶到王光辉村里的住处,为他送去了粽子和饺子,这让王光辉感动不已:“脱贫路上,我不会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返乡创业,带动乡亲
一年时间,为20名贫困青年找到了创业项目,带动30多户贫困户成功“摘帽”,为十几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面对这样的成绩,30岁的高昆坦言:“我创业能成功,必须感谢团组织的指导。”
高昆出生在汝阳县靳村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靳村乡地处伏牛山腹地,早晚温差大、环境位置优,培育出的香菇口感好、颜色鲜,全乡种植香菇的农户在60%以上,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致富。2015年年底,在市、县两级团委的指导下,他成功组建了汝阳县青年创客空间,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专业导师的创业培训,为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提供了创业土壤。
他们将当地香菇种植的优势和互联网相结合,一方面在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上开店,另一方面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城市建立农产品展销馆,形成沟通城乡的销售网、物流网。截至目前,当地参社农户已达到102户,其中75%为贫困户。
自强自立,创业致富
这两年,栾川县合峪镇砚台村村民郭建贞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一年近两万元的收入,让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在2015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去,要照顾患有心脏病的妻子,他无法外出务工。现在,在家门口的葡萄园打工,赚钱顾家两不误。
为他的生活带来转机的,是他们村90后大学生宫世荣。2013年,大学毕业后,宫世荣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家种葡萄。创业初期,为了节省成本,他亲自带领家人拿起铁锹修整畦子,栽植苗木,整枝打岔……双手被磨出血泡,血泡磨破了又生出茧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他的4亩葡萄园丰收了,总收益7万余元,全家实现了创业脱贫。这一年,他只有24岁。
2015年,他扩大种植面积40亩,优先聘用贫困户到园区打工,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2016年,他成立专业协会,设立基金会,帮助贫困户上项目;今年,3个园区扩建到203亩,预计带动100户贫困户脱贫……面对未来,宫世荣充满信心:“发展特色农业,助力精准扶贫,我会勇往直前在路上!”(洛阳日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秦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