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很“顽强”,盘桓多日不肯离去。今天,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升至37℃,大家出门还得“全副武装”,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明天咱们或许可以缓口气儿。
高温很“顽强”,盘桓多日不肯离去。今天,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升至37℃,大家出门还得“全副武装”,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明天咱们或许可以缓口气儿。
据市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全区晴天间多云,夜里局地有阵雨,偏南风2级至3级,气温20℃至37℃;明天多云到阴天,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气温23℃到30℃。
您知道吗?昨天除了是孩子们的节日,还是咱们经常看的全国天气预报的60岁生日呢!1957年6月1日,中国气象局(当时名为“中央气象局”)开始公布天气预报,从那天开始,天气预报就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代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中国天气网的专家称,有“三个最”:
一为最神秘的天气预报——烧王八壳。商周时期,人们对天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因此,除了观云识天,玄而又玄的占卜(俗称烧王八壳)也成了他们预测天气的手段。
二为最有才的天气预报——弹琴听音。先秦时期,古人发现当大气湿度不同时,物品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或变音。因此,他们时不时拨弄琴弦,如果音色变得沉重,很可能是因为琴床潮湿导致琴弦变松了,这也是风雨来袭的前奏。
三为最浪漫的天气预报——夜观天象。古人称木星为岁星,认为它是吉祥之星,会带来风调雨顺;而火星为荧惑,是不祥之星,代表着灾祸即将来临。因此,天空中火星和土星出现在哪个方位,移动的快慢,对他们而言都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这些方法虽然暗含一些科学道理,但是大部分准确率不高。近代,天气预报已经成了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复杂工作。从气象观测到数据收集、综合分析、预报会商,最后到预报发布,是一个大量机器计算的数值预报和预报员人工订正相结合的过程。
天气预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让我们一起向辛勤工作的气象工作者道一声:“辛苦了!”(洛阳晚报记者 孙晓华 通讯员 禹东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