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啦,开饭啦!”昨日上午,伊川县平等乡平等村村民董涛涛一边呼唤羊群,一边往它们的食槽里加食,羊儿纷纷围拢过来,发出阵阵“咩咩”声。
董涛涛在学校门口卖棉花糖
“开饭啦,开饭啦!”昨日上午,伊川县平等乡平等村村民董涛涛一边呼唤羊群,一边往它们的食槽里加食,羊儿纷纷围拢过来,发出阵阵“咩咩”声。
董涛涛给一只黑色的山羊开了“小灶”:“它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产了,得多吃点儿!”圈舍里的11只羊,是董涛涛去年分两批买回来的,每只羊800元,共8800元,政府补助5300元,他自己负担了3500元。“等今年年底母羊都产了小羊,就可以分批卖出去了。”董涛涛说,如果价钱好,“到时候挣个万把块钱应该没问题”。
要说养羊,董涛涛可没有妻子孙焕芳在行,平时他外出打工,这些羊都是孙焕芳在照料。在孙焕芳眼中,这些羊是他们迈上脱贫之路的起点。前几年,家里两个孩子太小,公公经历一场大病后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轮流照顾,除了一亩多地的收成,家里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去年,女儿上了小学,儿子进了幼儿园,夫妻俩腾开了手就下定决心:“这个家的光景要变一变了!”
“脱贫最主要得靠自己,只要肯干,没有走不出的贫困。”董涛涛说,村里支持他们养羊,父亲去世后,他还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现在,32岁的董涛涛在栾川、登封等周边县、市的建筑队里干活,每天的工钱是150元,每个月的收入维持在4000元左右。
守在家里的孙焕芳也没闲着,除了养羊、种地,她还见缝插针,给自己安排了不少活。她趁着中午去学校接孩子,在校门口支了个小摊儿,卖一些文具、玩具,后来,她还添置了一个制作棉花糖的机器。孙焕芳还是某奶制品品牌在平等乡的优秀送奶员,每天下午,她接两个孩子放学后,就顺路挨家挨户去送酸奶。
“这夫妻俩的干劲儿可大呢,照这样下去,今年9月,他们就能顺利脱贫。”平等村驻村干部苗菲说,董涛涛和孙焕芳还有学电脑的想法,村里正在为他们争取免费培训的机会,“孙焕芳还打算考驾照,等驾照拿到手,还可以享受2000元的补贴。”(洛阳晚报记者 智慧/文 杜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