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部分地方脱贫摘帽进入倒计时,一些基层干部“闯关”思想潜滋暗长,“急躁症”开始显露,啥火就上啥,对打基础、利长远、见效慢的产业培育缺乏谋划和推进的热情。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部分地方脱贫摘帽进入倒计时,一些基层干部“闯关”思想潜滋暗长,“急躁症”开始显露,啥火就上啥,对打基础、利长远、见效慢的产业培育缺乏谋划和推进的热情。部分帮扶干部只盯着拉项目和资金,把大量精力用在脱贫指标研究和迎检上,琢磨怎么“巧算”收入账,尽快让帮扶对象“数字脱贫”,只求眼前“过关”。
这种脱贫“闯关”思想,表面上看是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作祟,实质上则存在党性观念不强、群众立场不稳的思想根源。这样的脱贫,看似采取了“超常规”手段,实则有很大投机取巧的成分,使得有些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很容易返贫。
摘掉贫困帽要的是稳定脱贫,不是某一节点越过“贫困线”就万事大吉了,不是敷衍了事地“闯过了关”就可以“结束战斗”了。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越要用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督查问责制度,来倒逼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这就越需要从源头上遏制“闯关”思想,从行动上多行“长远”之事。
当前,洛阳脱贫任务紧迫而艰巨,我们必须警惕“闯关”思想,沉下身、沉下心,“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地谋划项目,既解燃眉之急,让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又重持续“造血”,确保群众稳定脱贫,让群众有踏踏实实的拥有感。(沈旭亮)(作者单位:吉利区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