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中午,在涧西区一酒店门口,来自重庆的73岁退休职工涂文祥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师傅——83岁的徐长柱老人,他们紧紧地握着手,回忆起几十年前在重庆一起奋战的岁月。
“师傅,我是涂文祥呀!40多年没见,您的身体还这么硬朗!”11日中午,在涧西区一酒店门口,来自重庆的73岁退休职工涂文祥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师傅——83岁的徐长柱老人,他们紧紧地握着手,回忆起几十年前在重庆一起奋战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中西部地区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时的冶金工业部指示,1965年,地处洛阳的冶金工业部第六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六冶,即现在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派出5000多名工人远赴重庆,援建西南铝加工厂。
建厂初期工人紧缺,加工厂在当地招聘了1000多人,这些人跟从洛阳过去的工人学技术,21岁的涂文祥被分到徐长柱所在的工组。“师傅待我们特别好,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对我们都很照顾。”涂文祥回忆说。
1970年,为满足国防军用钢板的需要,我国决定建设舞阳钢铁公司。第二年,在重庆的5000多名六冶职工被紧急调回河南,又投身舞阳钢铁公司的建设。
“当时时间紧迫,专列经过洛阳时只停了半小时,工人们只能在站台上和家人匆匆见面。”六冶党群工作部主任杨永辉说,这批在重庆生活6年的洛阳援建工人离开后,逐渐跟当地的徒弟们失去了联系。
4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洛阳小伙和姑娘们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在重庆带的徒弟平均年龄也已超过70岁。“我们非常想念师傅,这才商量组团来洛阳探望他们,重续师徒情。”重庆来的王老太太说。
昨日,这群70多岁的徒弟见到80多岁的师傅们后,激动得像孩子一样,忙着合影,忙着拥抱……当一些人得知自己的师傅已经去世时,不禁潸然泪下。
领队涂文祥说,组织这次师徒大团聚实在不容易,他们一行38人很珍惜洛阳之行,大家都想好好看看洛阳这座城市和久负盛名的牡丹花。(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牛鹏远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