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著名历史学者、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应邀做客我市城市会客厅“洛阳大讲堂”,与我市各界人士畅谈“诗词中的洛阳牡丹”,并从牡丹出发,探讨洛阳历史、文化、旅游等问题。
蒙曼畅谈“诗词中的洛阳牡丹”
核心提示
25日下午,著名历史学者、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应邀做客我市城市会客厅“洛阳大讲堂”,与我市各界人士畅谈“诗词中的洛阳牡丹”,并从牡丹出发,探讨洛阳历史、文化、旅游等问题。
春日里再到洛阳,蒙曼用一句话概括洛阳给她的感受:“春风十里,美还是那么美,雅还是那么雅,韵还是那么韵。”
1 洛阳“美还是那么美,雅还是那么雅,韵还是那么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蒙曼曾多次来洛,对洛阳并不陌生。此次再来,蒙曼用一句话概括了今日洛阳给她的感受:“春风十里,美还是那么美,雅还是那么雅,韵还是那么韵。”
去年来洛,蒙曼曾说洛阳是一座美、雅、通的城市。
洛阳之美,在于这座城市与女性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只是武则天在此成为一代女皇,不只是东汉多个太后在此临朝听政,这里更走出了班昭、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四大才女。
洛阳之雅,在于众多文人才子在此云集。比如像贾谊这样的政论型文人、“二程”这样的思想型文人、左思这样的才子型文人……让洛阳成为一座风雅的城市。
洛阳之通,一是通达,洛阳居天下之中,又是丝路东线的重要节点;二是思想之通,比如白马寺,白马驮经至此,使得一个影响巨大的宗教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辐射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
谈及牡丹,蒙曼说,洛阳的牡丹也承载着洛阳美、雅、通的城市特点。美不必说,国色天香;牡丹之雅,在于众多文人墨客对她的倾慕、称颂,在于大量牡丹诗词的留世传诵;牡丹之通,是因为从古至今,它一直吸引着众多赏花者不远千里赶赴洛阳,说一朵花带动了一座城市亦不为过。
2 品读牡丹诗词,建言洛阳文化旅游
当日的主题是品味“诗词中的洛阳牡丹”。
蒙曼从几首牡丹诗词出发,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带现场观众领略了古代诗词之美,又对洛阳的文化、旅游等方面有所建言。
第一首诗是唐代洛阳文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蒙曼说,芍药妖娆,但茎为草质,缺乏木本牡丹的风骨,荷花清雅却清高孤傲,不具备开放、合作的态度。唯有牡丹,既“妖而有格”,又和人相互映衬,具有合作精神、团结力。“花开时节”,牡丹迎着春风浩荡绽放,它得春之正、得艳之正、得情之正,全身焕发正能量。
第二首诗,蒙曼分享了唐代诗人李正封《咏牡丹》中的前两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蒙曼介绍,这两句诗正是牡丹“国色天香”的出处。在朝霞中,牡丹宛如醉了酒的美人,夜幕降临,赏花人的衣服被各色的酒香、花香沉浸。由此,蒙曼建言,洛阳发展旅游产业,也应像牡丹一样,不仅能让人们白天欣赏美景,也能让游客在夜间沉醉。
接下来,蒙曼分享了她最喜欢的牡丹诗词——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和“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蒙曼介绍,据传《清平调词三首》的来历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时,伶人李龟年领着弟子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此时的李白正在醉酒状态,经冷水喷面、力士脱靴后,一气呵成《清平调词三首》。由此,蒙曼建议,洛阳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但今日也应有“新词”,可借平台、聚能量,挖掘洛阳之美。
3 洛阳应打好牡丹和武则天两张牌
在现场互动环节,当被观众问起“洛阳文化旅游是否应该做大‘武则天’这个品牌”时,蒙曼说:“当然应该!洛阳发展文化旅游,要在自然资源上打好牡丹牌,在人文领域打好武则天这张牌。”
蒙曼说,在牡丹文化上,洛阳的牡丹已被诗人写在了诗句里,被历史刻在了石头上,被画家泼洒在了画卷中。如果武则天这张牌还没打响,这就是攥在手里的一张大牌,应该想办法打得更漂亮。
对于洛阳未来的发展,蒙曼说,洛阳的历史在地下,未来在今人。洛阳有这么多人关注文化的发展,说明洛阳的文化氛围浓郁,每个人都自带文化“小火种”,每个人的“小火种”碰撞、聚合,就能成燎原之势。
此外,蒙曼还说,有些所谓的“文化项目”,仅仅假借文化之名建构,无法让人真实触摸到洛阳历史文化的脉搏。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清家底,以实为基,虚实结合,把“真文化”做真、做实、做好!(洛阳晚报记者 王妍 通讯员 秦阳/文 记者 张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