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后,面对大山,新安县石井镇中心小学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单廷民仍然记得自己最初回村时的情形,不禁感慨:“看着历年教过的学生们有的走出大山,有了大出息,我一点儿不后悔那时候的想法!”
单廷民(左)辅导学生学习
38年后,面对大山,新安县石井镇中心小学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单廷民仍然记得自己最初回村时的情形,不禁感慨:“看着历年教过的学生们有的走出大山,有了大出息,我一点儿不后悔那时候的想法!”
1979年,高中毕业的单廷民回到家乡——新安县石井镇五顷村。虽然当教师生活不见得能得到多大改善,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站到了村小学的讲台上。这一切源于村党支部书记和他“聊天”时撂下的一句话:“村里上一辈人都吃了不识字的苦,咱们不能让下一辈的人受同样的苦!”
1981年,单廷民结婚,当教师的工分不多,让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单廷民周一到周五正常给孩子们讲课,周末进山,给北冶镇的煤矿背椽子以贴补家用。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一到周末,总是能见到他负重前行的身影。
在五顷村,单廷民一干就是26年。自2005年起,他先后到邻近的前口村教学点、镇中心小学等处任教。2011年,五顷村教学点缺少教师,他又像32年前那样回“家”了。
“咱的根在这里。”单廷民说,村里的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得惦记着。
村里不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常常一副邋遢样来上学。单廷民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忙在手里:每天孩子们一进校门,他帮着孩子们扣好扣子,看到没洗脸的孩子,认真地帮他们洗干净脸再开始上课。冬天,他早早起床,到教室把炉子烧好,让孩子们能够暖暖和和地学习……
几年前一个拖着鼻涕来上学的女孩让他至今难忘。“家里穷,那孩子冬天就穿着件秋衣跑到学校了,咱赶紧拿孙女的衣服给孩子裹上,现在她都上四年级了。”单廷民说。
多年来,五顷村的不少孩子走出大山,去看山外的风景。每年春节,有了大出息的学生们,总不忘去探望单廷民,这是他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
从重回家乡时的十几个学生到2015年的2名学生,五顷村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单廷民对自己的要求却一点儿没降。去年6月,五顷村教学点的学生合并到石井镇中心小学学习,单廷民又一次来到镇中心小学任教。
“单老师坚持在乡村学校任教,从不懈怠,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精神给很多老师树立了榜样。”石井镇中心小学校长崔小良说。今年3月,60岁的单廷民就要退休了,但他仍惦记着开学后到教室,帮孩子们整理好文具,开始上新的一课……(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高延伟 左小雷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