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成功啦!昨日,2016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安徽铜陵举行,我市被授牌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古都洛阳再添“国字号”文化荣誉。
创建成功啦!昨日,2016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安徽铜陵举行,我市被授牌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古都洛阳再添“国字号”文化荣誉。
此次全国被授牌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和地区共有32个。我市以中部创建城市第二名的总成绩,成为继郑州市之后我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1年开始启动,两年为一周期。通过地市申报、省级推荐、实地考察、现场答辩等环节确定创建名单,列入创建名单的城市按照创建规划规范提升,期满进行验收,以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作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一手抓硬件设施完善、一手抓服务能力提升,严格对照标准进行创建,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评审会上,我市顺利通过验收评审,成绩在中部10个创建城市中排名第二。示范区72项验收指标,我市优秀率达90%、达标率达100%,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目前,我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实施了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全市“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共建文化活动广场3204个,人均达到0.23平方米;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数量17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数量3055个;市、县“两馆”工作人员增至580名,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均超过3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村(社区)文化管理员配备率达100%,已初步构建起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经验”:打造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洛阳样本”;形成了民办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洛阳经验”;探索了文化志愿服务“四级管理、精准增援、典型示范”的“洛阳模式”;构建了以“中心馆+总分馆”为支撑的公共文化阅读体系;形成了节会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洛阳特色”;打造了一批极具乡土和地域特色的“洛阳品牌”,在服务供给、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志着我市公共文化建设跨进了新的历史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促进公共文化均衡发展,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高效利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副市长魏险峰代表市政府接受颁牌。我市代表中部地区城市在同日举行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论坛上作典型发言。 (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