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唯一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洛阳机器人如何突破?怎样在这场火热的产业派对中争取领舞,演绎不一样的精彩,走出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道路?
国际品牌咄咄逼人、国产品牌技不如人、各路资本纷纷抢滩、市场竞争风起云涌……
作为全省唯一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洛阳机器人如何突破?怎样在这场火热的产业派对中争取领舞,演绎不一样的精彩,走出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道路?
火热的产业,难得的机遇
机器人市场究竟有多热?
业内专家直言:企业热!市场热!地方热!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从几年前的数百家,激增至目前的3400多家,仅去年中国就有36个城市把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出台税收减免、信贷、技术等优惠政策,国内机器人行业呈现高歌猛进、蓬勃发展之势。
“机器人产业这么热,是否说明我们的产品就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呢?其实差得远呢!”我国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在洛阳作专题讲座时坦言。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规模化生产,如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但在铸造、抛光等领域一直没有实现机器换人。这些市场空白期待填补。”8月23日,河南安装集团公司董事长黄克政介绍,通常,国际上用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来衡量机器人普及水平。截至2015年年底的统计显示,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德国为273台,日本、韩国则超过300台。
这一多一少,凸显了我国机器人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对洛阳发展工业机器人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蔡鹤皋院士认为,洛阳发展机器人产业有着多重优势:一方面,洛阳工业基础雄厚,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工业研发和制造能力强,这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洛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有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对原有落后的产业进行升级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自身存在非常大的应用市场。
高端产业谨防“低端化”倾向
近日,国际机器人联盟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去年以6.7万台的用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市场。
然而,细究本土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让人尴尬:数以千计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只抢到约10%的市场。更令人无奈的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所使用的核心零部件也多由外国公司生产。这些核心零部件主要为“三大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大件”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70%。
中航工业洛阳光电设备研究所所长李明锁认为,作为高端产业,机器人技术需要整合计算机、传感等多领域的高科技,只有依托较大的投入、较强的研发实力,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但我们目前不仅缺少大的研发主体,研发投入也远远不足,而且研发环境不够宽松。
“一些人是看到市场火热才跟进的,机器人产业有极高的门槛,对技术、创新、资金、市场有非常高的要求,盲目涉足其实风险很大。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带来的必然是虚假繁荣。”洛阳机器人创新联盟理事长、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李济顺表示:“与其大家都去做低端整机,不如发挥各自优势,分头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众多业务精湛的专业企业和共生共荣的分工格局。”
“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上,我们要在热闹中保持冷静,立足地方产业资源禀赋,鼓励政策的着力点向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差异化发展倾斜,改变过去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样‘洛阳造’机器人才能走得更远,产业才更有竞争力。”洛阳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说。
创新引领,品牌带动
“科技能走多远,工业经济就能走多远。”创新始终是一个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
“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发展机器人产业寄予厚望。我们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要突出‘创新引领、品牌带动’,走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道路。”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洛阳将继续厚植科研、人才“富矿”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四个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四链融合”,加快建设创新城市,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机器人产业,核心还是人才。”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说,洛阳在实施“河洛英才计划”中应注重引进跨互联网、智能装备、软件信息产业等领域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端科研人才。同时,还要发挥洛阳职业教育的优势,引导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开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操作与维修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先后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固高欧辰、科大讯飞等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园区总经理孙少波表示,下一步,园区将瞄准国际知名的机器人龙头企业进行招商引智,通过龙头带动,引领洛阳机器人产业迈上新台阶。
洛阳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推动了“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转变,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注入了新活力,为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了新动力。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所言:未来,洛阳必将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河南日报》记者 孙勇 田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