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北京举办了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媒体报道说:“万盆洛阳牡丹绽放紫禁城,与文物珍品交相辉映,共同展示牡丹文化。”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北京举办了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媒体报道说:“万盆洛阳牡丹绽放紫禁城,与文物珍品交相辉映,共同展示牡丹文化。”
“花开时节动京城。”北宋时期,洛阳向京城汴梁进贡牡丹的事值得一说。
>>>李迪开了“进花”的先例
“洛阳至京六驿,旧未尝进花,李文定公留守,始以花进。”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里说,北宋名臣李迪在做西京(洛阳)留守的时候,每年都派人给皇宫进贡鲜切牡丹,“乘驿马,昼夜驰至京师”。
进贡的牡丹只有姚黄、魏紫两种,“用菜叶实笼中,藉覆上下,使马不动摇,亦所以御日气,又以蜡封花蒂,可数日不落”。
包装如此精致,就是为了保证牡丹被送到京城后鲜艳如初,讨皇帝喜欢。事实上,皇帝也真喜欢。
蔡絛(tāo)的《铁围山丛谈》记载:“元丰中,神宗尝幸金明池,是日洛阳适进姚黄一朵,花面盈尺有二寸,遂却宫花不御,乃独簪姚黄以归。”
>>> “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北宋时期,最先向京城进贡牡丹的人,王辟之说是李迪,也有史料说是钱惟演。
《苕溪渔隐丛话》记载:“钱惟演留守,始置驿贡花。议者鄙之曰:‘此宫妾爱君之意也。’故东坡诗:‘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到底是李迪还是钱惟演,现在的共识是李迪。李迪当西京留守在钱惟演之前,开了“进花”的先例,钱惟演发扬光大了这种做法。
苏轼嘲讽钱惟演的两句诗,来自他的《荔枝叹》。诗中还有一句颇耐人寻味:“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长得漂亮也错了?当然不是。苏轼也知道,但他不敢说“迷恋尤物并沉溺其中不顾百姓死活”错了,只能无奈地把棍子打在荔枝、牡丹等头上。
>>>还是陈州的花农聪明
“姚黄自浓绿叶中出微黄花,至千叶。魏花微红,叶少减……当春时,花园花市皆无有,问其故,则曰:‘花未开,官遣吏监护,甫开,尽槛土移之京师,籍园人名姓,岁输花如租税。’”
从《邵氏闻见录》的这段话可以推断,北宋人向朝廷进贡洛阳牡丹,最初是鲜切花,后来是整株牡丹。可怜洛阳人,花开时节连姚黄、魏紫的影子都看不到。
天下的好牡丹都让当官的献给皇帝了?也不是,陈州的那株“缕金黄”就没被挖走。
我在《魏家的牡丹不是白看的》一文中介绍过这株“缕金黄”,它“色如鹅雏而淡,其面一尺三四寸,高尺许,柔葩重叠”。
“缕金黄”后来被郡守知道了,这货想把它献给皇上,但被众花农拦住了。大家说:“这花很容易变,不会一直保持现在的模样。您现在把它献给皇上,皇上如果明年还问您要这样的花,您弄不来咋办?”
郡守不敢挖了。还是陈州的花农聪明。(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