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戎的后续考古发掘工作备受关注,喜欢历史和考古的人对此有许多疑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对陆浑戎墓葬群中的一座贵族墓的文物进行提取,历时7个小时,记者在现场进行了全程记录。
|
为了不损坏文物,考古人员就趴在工作架上,伸手取文物 |
|
记者手记 敬意,送给辛苦的考古人
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前往考古一线采访了。曹休墓、西周洛邑祭祀遗址、北魏大墓、孟津壁画墓、“栾川人”洞穴遗址、宜阳壁画墓、徐阳墓地……每一次我到考古发掘现场,在被那充满悬念的发掘过程吸引之余,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考古人真的很辛苦。
天气预报显示,23日,我市的最低气温降至-11℃。这次,我前往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见证考古人员对备受关注的陆浑戎贵族墓的文物进行提取。当日,在这座墓所在的徐阳村农田里,凛冽的寒风让每个人的脸针扎一般刺痛,墓室上方搭建的棚子被刮得呼呼响……
我站在外围搭建的钢架上看考古人员工作,仅仅过了几分钟,我的手就被冻得拿不住纸和笔了,整个人被风刮得灰头土脸,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大风刮进十几米深的墓室内……此时,穿着胶鞋或站在水里,或趴在工作架上的考古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们的脸冻得发紫,他们的手被冻得裂开了口子,他们的脚估计早已冻得失去了知觉,但在整整7个小时里,这冷似乎和他们无关,丝毫没有减少他们探寻古墓背后秘密的热情。
我跟他们说,你们的工作真是让人不可理解,在大夏天得去揭壁画,在近40℃的高温下,还得架着火炉工作;在大冬天搞考古发掘,人都快冻透了,还得站在水里……对此,他们笑了:“那有啥办法呢,考古发掘工作不等人啊!”
是的,考古发掘工作不等人。洛阳是全国文物大市,每年、每天,都有许多地方在进行考古发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坚守在考古发掘现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可能缺失一段历史;如果没有他们,许多历史典故我们可能找不到出处……可是他们呢,工作环境由不得选择,有时候是在郊外,有时候是在山里,有时候甚至是在山洞里;考古发掘时长由不得选择,有时候是一个月,有时候是三五个月,有时候也可能是三年五年……
在和他们接触的这些年里,我听到过年轻的考古人要离家去山区工作时,他们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看到过他们的妻子生气又难过的表情;我看到过他们在山洞里爬进爬出,搜集原始资料的模样;我也看到过许多年过半百,甚至已到古稀之年的考古学者们一来到考古发掘一线,就跳进墓葬内的兴奋之情……
诚然,在许多人眼里,他们的工作很神秘,他们的知识很渊博,在很多时候,他们可以在各种高端、专业的学术论坛上发表见解,口若悬河……真正走近他们,你却会发现,他们其实是那么普通,让你在见到他们时,会觉得他们不过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工——穿着耐脏又耐磨的工作服,在山村、田野,不畏严寒酷暑,扛麻袋、拿手铲,从事最基础的“劳动”……
他们,就是常年坚守在考古发掘一线的考古工作者。1月23日,在这寒冷的一天,我目睹他们工作的艰辛,从心底里向他们致敬!(洛阳晚报记者 李燕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