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洛阳玻璃“普通浮法”换“超薄”,主营业务随之转型升级。
业界普遍认为,重组犹如一剂“强心药”,有望助推洛阳玻璃实现涅槃重生,增强其盈利能力,帮助其实现从传统建材领域向电子信息显示领域转型的目标。
提早布局,进军“超薄”
布局“超薄”,洛阳玻璃蓄势已久。
超薄玻璃,是指厚度在1.3毫米以下的玻璃。近年,平板显示器技术飞速发展,对超薄玻璃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对超薄玻璃的需求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早在2001年,洛阳玻璃就敏锐地发现了超薄玻璃广阔的市场,开始进军超薄玻璃领域。2001年,洛阳玻璃下属子公司洛玻集团龙门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超薄玻璃基板生产线;2007年,洛阳玻璃下属子公司洛玻集团洛阳龙海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下称“龙海公司”)建成洛阳玻璃的第二条超薄玻璃生产线。
经过10多年的研发,去年洛阳玻璃超薄玻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1月,龙海公司生产出0.33毫米浮法玻璃,填补了我国浮法玻璃工艺的多项空白。今年3月,龙海公司首批0.25毫米浮法玻璃成功下线。此前,世界上只有日本一家企业具备此类玻璃量产能力。这标志着洛阳玻璃的超薄玻璃生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洛阳玻璃先后研发并成功生产了0.25毫米至1.1毫米等规格的超薄玻璃产品,超薄玻璃系列产品品种有十几个,满足了电子、高精仪器及玻璃深加工等行业的需求,在国内超薄玻璃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洛阳玻璃董事会秘书吴知新表示。
如虎添翼,“超薄”业务蓄势待发
近年,洛阳玻璃的超薄玻璃业务发展势头强劲。《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显示,2013年和2014年,在洛阳玻璃主营业务收入中超薄玻璃产品分别占77.71%和55.11%,而普通玻璃则分别占15.51%和40.93%。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洛阳玻璃置换出的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蚌埠公司”),是一家生产信息显示超薄电子玻璃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3月,蚌埠公司0.2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成功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刷新了中国电子玻璃纪录,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至此,蚌埠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0.2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品种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企业。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发展极为迅速。
难怪有人说,置入蚌埠公司,对于洛阳玻璃来说,如虎添翼。
“超薄玻璃是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属于国家政策和战略鼓励发展的新材料,目前超薄玻璃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超薄玻璃基板产品的需求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吴知新表示,国内外对超薄玻璃基板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产量,全球超薄玻璃基板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为超薄玻璃基板生产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成长空间。
“脱胎换骨”,未来或大有可为
目前,虽然洛阳玻璃重组刚刚开始,企业效益转变尚未体现,但自去年中国建材集团入选首批国资“四项改革”试点的6家央企名单后,其旗下洛阳玻璃等上市公司的表现就已备受市场关注。
在今年股市一只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上涨的行情中,洛阳玻璃表现十分强劲,不时领跑国企改革概念股。从第一季报发布至今,洛阳玻璃股价涨幅一度高达234.5%。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置换完成后,若国企改革也能顺利推进,洛阳玻璃会进一步“脱胎换骨”。
在重组后,随着亏损严重的普通浮法玻璃业务和竞争能力较弱的硅砂业务置出,洛阳玻璃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超薄玻璃基板产品生产与销售,将有效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有利于保障公司股东的权益。
吴知新表示,根据洛阳玻璃规范运作要求及未来产业布局规划,在本次交易完成后,洛阳玻璃将打造中国建材集团体系内专业从事超薄玻璃基板业务的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平台。同时,洛阳玻璃将保持和强化在科研创新和产品自主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打破下游国内厂商主要通过进口采购超薄玻璃基板的局面、提升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国产化水平、促进下游企业完善供应商体系并优化成本结构持续做出贡献。(洛阳日报记者 孙小蕊 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