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在当年是绝密资料的设计总图,见证了一段历史;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宣告了“耕地不用牛”时代的开启;一面来自遥远南极的旗帜,讲述了东方红和我国南极科考站的故事……
|
一拖建厂时的厂区效果图 |
|
|
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模型 |
|
|
有南极科考站队员签名的一拖厂旗 |
|
|
南极石 |
|
一本在当年是绝密资料的设计总图,见证了一段历史;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宣告了“耕地不用牛”时代的开启;一面来自遥远南极的旗帜,讲述了东方红和我国南极科考站的故事……
昨日,位于涧西区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入馆仪式,收藏了4件珍贵的展品,这4件展品是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拖)在建厂60周年之际收到的礼物,为您讲述一段段关于一拖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一本绝密的设计总图,告诉您一拖最初的模样
这是一本当年的老相册,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封皮上精美的刺绣又有些与众不同。翻开第一页,背面写着“注意保密小心存放”,还盖着“绝密”的印章,都在告诉人们,这在当时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因为这里面的19张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筹建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初步设计图。相册注明“杨立功厂长专用”,日期是1954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1955年10月1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破土奠基,还有不到一年。
杨立功是一拖首任党委书记兼厂长,一拖是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这本设计总图是当时一拖的蓝图,里面不仅有厂区极其精细的效果图,还有建筑结构图、布局图、第一台拖拉机的产品设计图等,因而当时被列为“绝密”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相册,看到的首张图就是当时一拖的厂区效果图,照片距今已经一个甲子,如今的一拖虽然规模比过去大了很多,但厂区本部仍然和最初的模样基本一致。
赠给首任老厂长的拖拉机模型,50多年后又回来了
昨天入馆的展品有两件是杨立功的孙女杨芳女士捐赠的,除了设计总图,还有一件拖拉机模型。
这件拖拉机模型是纯手工制造的,全部是铸铁,虽然个头儿不大,但托到手里格外沉。模型上的朱红色漆,是当时用在它的原型拖拉机上面的漆。
这件模型的原型可不普通,在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一楼大厅内,就有一台它的原型——5吨多重的54履带拖拉机。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开出厂门,标志着中国农民“耕地不用牛”时代的开启。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是中国一拖正式生产的第一代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代大批量生产的拖拉机。这台拖拉机还是不折不扣的功勋拖拉机,创造了31年无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杨芳说,模型是当时爷爷调往原农业机械部,离开一拖前,工人们做了送给他留作纪念的。爷爷已珍藏这件模型50多年了,包括父亲在内,他们一家三代人都和一拖有着解不开的缘分,因此在一拖建厂60周年之际,将爷爷生前最珍爱的宝贝重新交给一拖保管,她感觉很有意义。
两件来自南极的展品,讲述东方红和我国南极科考站的缘分
在昨日的入馆仪式上,还有来自南极的两件展品——一块南极石、一面有南极科考站队员签名的一拖厂旗,向我们讲述了东方红和我国南极科考站的缘分。
众所周知,要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并非易事。东方红拖拉机作为我国第一台驶上南极的大型机械,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昨日,在中国一拖提供的一张反映我国当时建站经历的照片上,《洛阳晚报》记者看到,在冰天雪地之中,广大建设者不惧风寒聚集在一起,而一旁就是写有“东方红”的大型履带拖拉机。
因而,在中国一拖建厂60周年的时候,这块来自遥远南极的南极石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另外一件展品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一面鲜艳的一拖厂旗上,有“YTO”三个字母,这是中国一拖的字母缩写。旗子上用黑色油性笔写着“发扬东方红精神,共同为祖国服务”,上面还有南极科考站队员们的签名。
昨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负责人说,建厂初期的设计总图、南极石及有南极科考站队员签名的厂旗已被安置在博物馆一楼,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模型计划在博物馆二楼展出,很快将和大家见面。如果您想一睹它们的真容,就来博物馆参观吧。(洛阳晚报记者 李砺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