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伊滨区诸葛镇福民嘉苑社区爱心调解室内,67岁的志愿者许佩荣正在和志愿者杨秋琴、宋爱姣查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登记表。她们并不在福民嘉苑小区居住,但只要一走进社区,就有人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这是为啥?
宋爱姣、杨秋琴、许佩荣(从左至右)在查看调解记录
“经过调解,长子做出让步,今后老母亲在兄弟二人家轮流居住、吃饭。”
“经过志愿者和村干部劝说,公爹向儿媳赔不是,双方误会消除。”
近日,在伊滨区诸葛镇福民嘉苑社区爱心调解室内,67岁的志愿者许佩荣正在和志愿者杨秋琴、宋爱姣查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登记表。
她们并不在福民嘉苑小区居住,但只要一走进社区,就有人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这是为啥?
“天天往他们家里跑,早就熟啦。”杨秋琴一边看调解记录,一边说。
2013年9月,诸葛镇诸葛、刘井、西韩3个社区整体搬迁,许佩荣等三位老人自告奋勇,来到新成立的福民嘉苑社区,义务调解在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她们调解的第一件事儿,是关于宅基地补偿款的纠纷。之前,当事人父子间的矛盾经劝说、调解,不见缓解。当许佩荣她们赶到当事人家中时,有居民冷眼相看:“官司都打到法院了,仨老太太去,能顶个啥用。”
她们不急不躁,先了解细节,然后分别做二人的思想工作,瞅准时机,认真分析各方利弊,终于,事情有了转机。
“孩子还年轻,几万块钱,努力一两年就赚到了,何况对方还是自己的老父亲。孩子思想转过弯来,下边的事儿就好办了。”杨秋琴回忆那次长达1个月的调解,依然感慨。
为了不耽误居民日常工作,她们时常晚上上门调解,有时要忙到大半夜。儿子见许佩荣和两位阿姨十分操劳,提醒她们注意休息,而许佩荣总是回答:“出来为大家做点事儿,心里舒服。”
因种种原因,调解室的志愿者有人离开,有人加入,许佩荣、杨秋琴、宋爱姣总是没事儿就去那里。
只要有空,她们会仔细地整理之前的调解记录,学习法律法规,做到依法依理依情调解,将矛盾解决在社区里。近年,爱心调解室的志愿者共调解大小纠纷100余起,还时常帮助其他社区的居民解决纠纷。
临近中午,她们依然忙碌着,面前摊开着的本子上,是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她们还要出门调解。(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常晶晶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