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陆浑水库一期环库管网工程“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该水库水质综合治理工作进入了标本兼治的新阶段——自陆浑水库建成投用至今,它将第一次勒上截污“腰带”,并计划今年年底投用。
2 污染溯源
来自库区内及周边人为活动的“双重夹击”
“前些年,每逢节假日,陆浑水库和周边就很热闹,各种农家乐、水上游乐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库区周边不少村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增加,但水质保护方面也开始‘欠账’。”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07年1月1日,我市就颁布实施了《洛阳市陆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08年4月30日,我市又对陆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并对不同区域内可能影响水体的相关活动做出了限制或禁止。
然而,地方政府在注重环库区域发展的同时,环保意识未能跟上。在陆浑水库的水质连续多年为优的表象下,水质富营养化问题逐渐显现。
《洛阳晚报》记者从相关报告中得知,造成水质总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来自库区内及周边,最直接的污染原因是库区周边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和库区旅游开发、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陆浑水库周边分布着一些乡镇,这些乡镇及其管辖的行政村产生的生活污水多随河沟排入陆浑水库,同时水上采沙、养殖、娱乐等活动未严格按保护区相关规定进行限制管理。
另外,陆浑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一些污染物能从地势较高的地方汇流入库。
有数据表明,陆浑水库上游地区每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较大,每到汛期,随雨水汇入水库的含氮物质较平时明显增多,所幸陆浑水库库容大,水体稀释作用强,加之泄洪和发电能有效减少污染物在水库内的沉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