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陆浑水库一期环库管网工程“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该水库水质综合治理工作进入了标本兼治的新阶段——自陆浑水库建成投用至今,它将第一次勒上截污“腰带”,并计划今年年底投用。
近期,随着陆浑水库一期环库管网工程“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该水库水质综合治理工作进入了标本兼治的新阶段——自陆浑水库建成投用至今,它将第一次勒上截污“腰带”,并计划今年年底投用。
如今,陆浑水库水面上的鱼宴等各种餐饮娱乐以及采沙等作业船繁忙穿梭的景象已难觅。这一切,与陆浑水库十年来渐变的水质有关。陆浑水库怎么了?它的明天又会如何?
《洛阳晚报》记者深入调查,探访正在进行的陆浑水库水质综合治理工程,希望您对这个洛阳“水缸”多一些理性认识,再爱它多一分。
1 探水陆浑
一系列变化缘于水质存在隐忧
20日午后,清风拂过,陆浑水库波光粼粼,正值一些鱼靠岸产卵的时节,依水而居的嵩县库区乡板闸店村的一名村民手握渔网,在岸边踱步。不远处,停泊着五六艘采沙船和鱼宴船,水面静谧……两年前,这里还是拉沙车、采沙船以及游人的“乐园”。
另一个变化是,在库区乡向东至田湖镇的地下,一段环库、长26.5公里收集污水的地下管网已基本敷设完成,今后,它将为陆浑“水缸”保洁发挥重要作用。
陆浑水库水面及周边乡镇的地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源于政府部门对陆浑水库水质变化后的担忧——尽管多年来,陆浑水库水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是水中的污染因子逐年增多,从长远来看,有些令人不安。
自1997年我市“引陆入洛”工程投用,陆浑水库为我市少数城市区供应部分饮用水以来,这个“水缸”的洁净程度慢慢引起高校等单位研究人员的关注。
2012年,供职于河南省洛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朱富军发表的研究性论文显示,根据4年来对陆浑水库16次水质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在20项监测指标中,陆浑水库水质符合Ⅱ类或Ⅲ类水质标准,但是如果把含氮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列为评价指标,则水质存在总氮略微超标的情况。
2011年,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市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等单位的人员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显示,从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通过相关监测调查,有结果表明,外来污染正导致、加剧陆浑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水库存在爆发藻类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