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一直是困扰我市石化煤化产业发展的难题。
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一直是困扰我市石化煤化产业发展的难题。《洛阳市重点产业产学研合作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组建7支科研攻关团队,围绕精细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分子筛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预计到2020年,形成石化和煤化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石化煤化产业创新中心,让“两化”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延长产业链,我市坐拥资源优势
近日,在市科技局办公室,吉利区某民营化工企业总经理孟永建开门见山道:“咱们市科技局能不能牵线搭桥,给我们企业引入科技成果提高化工产品附加值?”
孟永建显得有些着急,话匣子一打开,记者才明白这种“急”合情合理——“在我们企业,采购来的煤制油大部分加工成1万多元1吨的烯烃销售出去了,极少部分加工成基础油。多一道深加工工序,产品价格马上升至5万多元1吨。你说,我怎么不急着引进技术、增加和扩大深加工产品种类和规模?”孟永建说。
孟永建的这番话,反映的是石化煤化产业的一个客观事实——在这个行业,要想获取高额回报,就得往产业链下端发展,往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发力。
市科技局副局长林明烟说,就拿煤化工的一个分支产品烯烃来说,煤通过相关技术转化成被称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的烯烃后,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聚乙烯、二氯乙烷、氯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数以百计的下游产品。
在林明烟看来,我市发展石化煤化产业下游产品,拥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目前,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10余家、煤化工企业10余家,已形成了以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原油炼化为主的市石化产业集聚区、以承接后续化纤纺织为主的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及已具备氟化工基础的嵩县产业集聚区饭坡园区。
“随着中石化洛阳分公司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和煤制氢联产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二期、环氧丙烷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丰富的上游资源将为我市石化煤化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林明烟说。
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今年年初,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聚氨酯业务传来捷报:2014年该公司聚氨酯产品销售收入达2.14亿元,比2013年增长12%,是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第一个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的单类产品。
聚氨酯是汽车内饰、热水器保温层等的主要材料,能在这上面从无到有取得突破,靠的还是实打实的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该公司共承担7项聚氨酯新材料科研课题,开发新产品8个,并成功开发出低VOC泡沫配方、低密度环保高回弹配方等,满足了客户的特殊需求。2014年企业为多家老客户保持独家供货,郑州宇通等大客户的供货份额占50%以上。
然而,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局部亮点,不足以掩盖我市石化煤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的整体“短板”。
林明烟介绍,我市石化煤化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整体行业位于产业链的初级环节,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产品。特别是近年,受国内关联产业产能过剩及环保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煤化工产业主要产品焦炭、合成氨、甲醇等均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低迷的局面,我市石化煤化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像孟永建这样渴求精深加工技术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力,以产学研融合攻破关键技术,打通下游产业链,走向高端价值链。”林明烟说。
依托7支科研队伍,打造产业技术制高点
产学研强强联手,实现成果共享,我市部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走在探索的路上。
从事了几十年聚丙烯研究的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教授张玉清,最近正在抓紧推进一项与我市企业合作研发的高档聚丙烯项目。“低档聚丙烯,只能拿来做洗脸盆、塑料桶。分子结构稍加改变,‘变’出的高档聚丙烯可用来做洗衣机高强度内筒、汽车仪表盘,价格成倍地往上涨。”张玉清信心十足地说。
像张玉清这样的科研团队,今后将越来越多。《洛阳市重点产业产学研合作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组建7支科研攻关团队,围绕精细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分子筛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依托洛阳石化吉润化工、洛阳河之阳高分子材料、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洛阳龙宇化工、郑州大学等,开展改性聚丙烯及环氧丙烷生产技术攻关。
-依托洛阳石化吉润化工、洛阳实华合纤、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开展高技术纤维与工程塑料的生产技术攻关。
-依托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洛阳吉明化工、沈阳化工大学等,开展聚氨酯新材料开发。
-依托洛阳炼化宏达公司、洛阳金达石化、洛阳炼化宏力化工、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河南科技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开展应用丙烯、芳烃、混合碳四等基础原料新产品开发。
-依托洛阳炼化宏力化工、河南科技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开展醛、醚、醇、烯及其聚合物研发。
-依托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洛阳氟钾科技、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开展氟化工技术科研攻关。
-依托洛阳建龙化工、美国密歇根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开展新型分子筛斜发沸石制备技术科研攻关。
通过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合作攻关,加快煤、石油加工转化及下游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步伐,预计到2020年,我市将成功打造产业技术制高点,形成石化和煤化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石化煤化产业创新中心,带动产业快速、高质发展。(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