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上饭、穿得上衣、念得上书、住得上房、日子有盼头……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市70850名农村困难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也是我市脱贫规模最大的一年。
吃得上饭、穿得上衣、念得上书、住得上房、日子有盼头……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市70850名农村困难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也是我市脱贫规模最大的一年。
市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投入扶贫开发的各类资金达到8.7亿元,累计实施540个扶贫项目,10928户43993人搬进新居,14782户59128人依托产业扶贫项目,开辟了增收门路,106个村通过整村推进,实现基础设施就地提升。
【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统计数据如此精确,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实施。“以往,扶贫资源瞄准不够精确,有些困难群众年年扶贫年年贫。”市扶贫办主任杜中岳说,去年,我市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队驻村帮扶、一户一策针对性扶贫等工作在贫困村开展起来。
据统计,全市共识别省级贫困村669个、市级贫困村106个,识别贫困户12.97万户贫困人口44.656万。“所有贫困对象的资料和数据均被录入市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管理。”杜中岳说,各地借助建档立卡之机,纷纷组织编制贫困村脱贫规划,明确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等建设任务,为扶贫开发实现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提供依据。
【定点帮扶】
创新机制是去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主线。我市逐步完善了市级领导包村示范制度、定点帮扶单位联系制度、定点帮扶干部座谈会制度、驻村帮扶干部脱产驻村制度、驻村干部培训制度、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制度、科级以上干部包户制度、定点帮扶考核制度等,定点帮扶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去年,我市共调整安排市级领导包村46个、县级领导包村256个、定点帮扶单位911个,实现了贫困村定点帮扶的全覆盖和重点村的多重覆盖。
【产业扶贫】
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不能光靠“输血”,有了产业才有“造血”能力。去年,我市共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6861万元,实施项目269个,涉及科技扶贫项目、到户增收项目、互助金项目、企业贴息项目、小额信贷项目等,覆盖163个贫困村,直接惠及贫困群众14782户59128人。
为了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去年,我市“雨露计划”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培训1.9万人,涉及金蓝领工程、短期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年青一代困难群众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
【社会扶贫】
去年,依托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和社会化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两大平台,我市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产生了良好效果。
“金果树工程”主要引导社会力量以投资开发合作的形式,到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去年我市共启动“金果树工程”103个,签约项目资金达到19.2亿元。
“爱心圆梦工程”主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无私捐赠的方式,帮助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项目,改善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去年,我市共收到社会爱心捐款8048万元。
杜中岳说,我市将通过更多的激励政策,让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各类主体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汪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