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洛阳正处在攻坚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尤其在打造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的过程中,科技力量是重要“引擎”。
当前,洛阳正处在攻坚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尤其在打造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的过程中,科技力量是重要“引擎”。
近日,市科技局局长任常山做客本报第14期《对话一把手》,畅谈科技创新如何给力“开放创新城”建设。
问: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是洛阳的发展目标;“开放创新城”是“四个定位”之一。在您看来,科技创新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答:把开放创新城作为洛阳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四大定位”之一,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洛阳产业基础和科技比较优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创新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的重要推手。当今时代,城市竞争就是产业竞争,而产业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竞争,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占得了发展先机,就能抢占“先人一步,遍地黄金”的有利地位。
问:针对“开放创新城”这一定位,市科技部门有哪些谋划?绘制了怎样的发展蓝图?
答:从今年下半年起,我市将全面启动《洛阳市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市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同国内外大院名校合作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35个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0%以上,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50亿元,全面建成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问:愿景确实很美好。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也有赖于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这方面,你们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设想或计划?
答:我们主要强调做好“加减法”,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减法”,即减少行政干预,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应用和产业化开展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加法”,履行监管和引导职责,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形成激励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完善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修订完善《洛阳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切实调动产学研各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问:洛阳的产业转型升级,既要“凤凰涅槃”,又要“腾笼换鸟”。那么,科技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施加影响?
答:就我市而言,“凤凰涅槃”即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石化煤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寻求“升级版”。这需要我们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对生产流程、工艺和产品进行提升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而拉长产业链条,走价值链高端路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腾笼换鸟”即淘汰我市相对落后的产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需要我们紧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综合、集成、高效配置科技资源,依托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重大平台以及科技园区建设,引导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现率先突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发挥先导引领作用。
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市将如何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它们的创新活力?
答: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它们的创新潜能,就需要在资金、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它们足够的支持和贴心的服务,大致包含以下这些方面:支持企业先行投入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研发,财政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支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加强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全面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力度,建立科技企业生命成长梯次培育体系;简化办事流程,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技术交易减免税等普惠性政策。
问:在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主动性该如何充分调动?
答:破除影响和制约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对不同岗位科技人员采取差异化评价标准,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配改革,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联合共建大学科技园等,使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更多地围绕企业运转,充分释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嘉宾感言
任常山:建成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这样的历史重任,考验着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也考验着我们的干劲和智慧。多些与公众的交流,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我们的工作,还有助于我们集纳群众智慧,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好。
在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盘活科技资源,释放创新活力,使科技力量真正成为洛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记者 王文斌 通讯员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