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洛阳市委员会刘宏平
关键词 城市中水回用
以城市中水作为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供给工业生产、城市绿化和市政用水等使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但是洛阳市区在中水回收利用上,存在回用范围小、使用量低、成本高等问题,无法形成中水规模化、社会化回用的局面。
针对这个问题,刘宏平委员代表农工党洛阳市委发言时,建议我市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增强中水回用意识,对未按要求使用中水的企业强化法律教育,通过严管重罚,督促相关企业积极主动地使用中水;加快立法,尽快出台强制性政策法规,将中水回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确保中水回用有章可循;用经济杠杆调节促使企业使用中水,通过制定奖励办法、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鼓励中水回用的政策,大力推广中水使用示范点建设;规划先行,尽快出台中水回用总体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上将中水回用设施摆在与给排水、供气、供电、通信设施同等重要的位置,确保中水回用渠道畅通,有水可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保证中水工程处理效果,确保中水水质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可供安全使用。
九三学社洛阳市委员会高明
关键词 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产学研融合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相对于我市丰富的科技资源而言,我市产学研融合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在产学研融合方面,我市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能力薄弱、大型科研院所发展产业空间受限、新兴产业科技成果难以落地、研发投入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等问题。
高明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洛阳市委发言时,建议增加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指标和分值,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中试平台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纳入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改革力度,把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由政府牵头,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增强集聚力,使之成为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创新项目的研发地、创新成果的转化地和创新人才的新高地。
洛阳市工商业联合会张义伟
关键词 非公经济和非公企业家群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较快发展,从原来的国有企业“一枝独秀”到现在的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但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非公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规模较小、结构不优、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非公企业家群等问题。
如何做大做强我市非公经济,张义伟委员代表洛阳市工商联发言时,建议要大力宣传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创优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职能部门切实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保障非公企业产权和收益,严格落实关于非公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非公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激活民间资本成立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加大财政资金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积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致公党洛阳市总支部蔡根喜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缺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集群优势尚未建立,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仍需完善。”蔡根喜委员在代表致公党洛阳市总支部发言时,提出了我市当前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还存在短板。
针对上述问题,蔡根喜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浓厚氛围,坚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心;制订、出台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以及总体部署,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科研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名企业落户洛阳,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记者 李东慧 孙小蕊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