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这一定义中,我们不难理解,“战略性”谋的是全局,谋的是长远,“新兴”则指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正因此,当下无论哪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无一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作发展“利器”。
(五)有人如此比喻,如果传统产业内的竞争是“大鱼吃小鱼”,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竞争则是“快鱼吃慢鱼”。战略性产业是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高度融合的产业,地处中西部的洛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短板”显而易见——
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面广,近两年,虽然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在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出实招、出硬招,但着眼于更大发展,部门彼此之间协调性不够,联动机制、“一盘棋”构架有待加强。
“小个子”尚未长成“小巨人”。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生俱来的“个性”。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多、大型骨干企业少,企业搏击市场的能力不强,产品“漂洋过海”的不多,要实现从企业到产业再到产业集群的目标,任重道远。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工业、科技是洛阳发展的两大“长板”,但这两块长板并非“严丝合缝”:一边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投入较低,产品亟待升级、市场亟待拓展;另一边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一些创新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
(六)审天下之势,应天下之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又是城市竞相发展过程中纷纷抢占的桥头堡,更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那么,我们在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
如何更好地立足于“战略”和“新兴”的统一,充分考虑现有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如何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遍地开花”的格局中真正“擦亮眼睛”,研判出产业的现状、未来,从而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
如何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对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布局,通过开放招商,通过培育企业家群体,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
(七)今天的项目,明天的产业。我市按照外部有市场、洛阳有优势、承载有平台、产业有配套、投资有效益的原则,谋划了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服务、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多数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那么,在招商过程中——
如何进一步放大洛阳现有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绘制较完备的产业招商图谱,从而确定目标企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实现引进一个“龙头”、形成一个产业?
如何更有效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进一步做大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充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鼓励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