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自北魏起,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形成新天师道。由此,道教史上才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宗派,最为著名的为隋唐时期的天师道茅山宗。以后,江南主要流传正一道和净修道,北方主要流传太一道和真大道。王重阳所创全真道兴起后,发展势头迅猛,最终成为中国道教两大教派(另一大教派为正一道)之一,流传至今。
全真道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少思寡欲”,注重隐居潜修,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其祖师王重阳的创道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王重阳,字知明,号重阳子,自号王三、王疯子、王害风,咸阳大魏村人,后迁居户县刘蒋村。他生于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因家境富有,故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一心一意走仕途之路,虽中举,却直到47岁才被委以小官。第二年,他便愤然弃官入道。
公元1159年的一天,任户县甘河镇监酒税(官名)的王重阳正准备到街上饮酒,忽遇两个长相、服饰一模一样的人。他们散发披毡,行走在街上,口若悬河,声若洪钟。王重阳十分惊讶,想都没想,便随着他们到了一个僻静处,二话没说,纳头便拜。两位异人相视而笑,异口同声道:“此子可教也!”他们授王重阳口诀,飘然而去。那口诀正是道教真传,王重阳何等聪慧,看一眼便心领神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重阳“甘河遇仙”的故事。王重阳有《遇师》诗一首为证,诗曰:“四旬八上得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一粒丹砂色愈好,王华山上现殷红。”
从此,王重阳弃官入道,在甘河之南的南时村修炼。他修炼的方式十分奇特,深挖洞穴,名为“活死人墓”,居内修炼,外边挂着“王害风之灵位”的牌子。四年后,王重阳功法大成,便封填墓穴,在终南山下的刘蒋村北搭一个草庵居住,继续修炼。又过了四年,也就是公元1167年,王重阳功德圆满,便焚烧草庵,开始了传道生涯。
这年五月,王重阳一路乞食,来到洛阳。自金人南侵,占据中原后,宋朝政权便迁至杭州,偏安一隅,称南宋。金主迁都汴梁,以洛阳为中京。在金宋战争中,洛阳毁于一旦。金朝立中京后,设金昌府,重建洛阳,金朝洛阳城就是现在的洛阳老城。金人注重道教,金世宗时,上清宫成为全国道教十方丛林(十方丛林是一种寺庙管理制度。“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指僧侣聚集、修道之处),洛阳留守完颜讹出特请雁门道人武大顺来此主事。
王重阳早知上清宫在道教的名声、地位,来洛阳即登邙山,在上清宫修行月余。这天,上清宫做法事,道法威严,围观的道俗人山人海。目睹此情此景,王重阳心潮澎湃,涌出万丈豪情。他提笔在大殿墙壁上题诗一首,名《题上清宫壁》,诗曰:“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题毕,他又以激越高亢的声调朗诵一遍,放声大笑而去。众人面面相觑,都摇头不解。
其实,此诗正是王重阳创道之宣言。诗中提到丘、谭、王、马、刘都是他以后传道所收弟子的姓,你道奇不奇?王重阳还把这首诗刻石立存,今刻石拓片尚存故宫博物院。
六月,王重阳离开洛阳前往山东。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他收下弟子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次年,王重阳师徒到莱阳县烟霞洞居住传道。公元1169年,王重阳回宁海,创全真堂。不久,马钰之妻孙不二弃家抛子,到全真堂入道。后来,刘处玄又至。至此,全真道“七真”聚齐。
王重阳师徒在山东传道,收了众多信徒,建了一批宫观,引起金廷的重视。公元1187年,王处一被召至京,金世宗亲问其养生之道。次年,金世宗又召丘处机进京,命他在万宁宫以西建庵居住,以便皇帝随时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年醮(jiào)事(道士所做斋醮祈祷之事)。再过一年,金世宗又召王处一。王处一抵京时,金世宗驾崩。金章宗即位,即命王处一为金世宗设醮冥福。金朝皇帝一再召见全真道士,抬高了全真道身价,促进了全真道发展。元好问《紫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隅,甲乙授受,牢不可破。”
王重阳去世后,他的七大弟子中有谭处端、刘处玄、孙不二、丘处机四人到洛阳修炼传道,并开创了自己的道派。王重阳后被元世祖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徐晓帆 赵荣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