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努力,一朝梦圆!昨日,喜讯从首都北京传回后,全市上下欢欣鼓舞。
多年以来,我市的创建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为了这个共同的梦想和期待,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都凝聚在了一起。在创建成功之时,我们走访了部分亲身参与创建工作的市民,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一喜悦。
|
我市不少社区新建图书室,让居民闲暇时有了好去处。记者 张光辉 摄 |
|
创建之风,吹来社区可喜变化
当洛龙区开元路办事处天元社区主任刘洋得知我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时,不禁在电话中笑了起来:“我现在的心情?简单地说就是高兴和感动。”
刘洋说,这种感情是纯粹的,因为创建工作刮起的东风,吹走了社区的陈旧面貌,吹来了社区的可喜变化。创建工作在我市全面铺开后,从市委、市政府到洛龙区委、区政府,都对基层社区建设施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新建和改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使社区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提升,社区“18室1厅1站”的建设到位,让居民闲暇时有了好去处。
刘洋表示,居民的全情参与也是创建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让刘洋感触颇多的是,天元社区先后组织了13支志愿者队伍,还成立了“时间银行”等社区组织。无论男女老幼,社区居民均踊跃报名参与,“帮扶互助之风,邻里和谐之美”让社区开遍“文明之花”。
创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市委、市政府曾明确提出,要把“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理念贯穿创建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创建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让更多群众享受创建的成果。洛阳,因创建,发生着悄然变化。
“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努力取得了回报,我感到由衷地高兴。”瀍河回族区创建办主任刘文献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今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推出了背街小巷改造、老旧居民庭院环境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全市有200多个老旧居民庭院环境得到了改善,仅瀍河回族区就有70多个。辖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创建切切实实地做到了为民办事,办实事。
落实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老城区洛浦办事处主任党国岩的手机里,传来的依旧是“洛阳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彩铃。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党国岩表示,我市创建成功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认准一个目标,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去做,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党国岩表示,创建成果来之不易,许许多多的人都曾为之付出过努力。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保持创建成果,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宣传和引导文明新风尚,继续提升居民素质,落实创建长效机制,做到‘创建为民,为民创建’,这些工作任重而道远。”党国岩说,“巩固创建成果,才能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和便利。”(记者 谢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