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密布东西两山的两千余窟龛十万尊造像,厚载着魏唐文明,展示着精美绝伦、登峰造极的雕刻艺术,见证着中原大地一千五百年的风雨沧桑。
(二)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正式成立于2008年8月,管理新划归的周边8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由单一景区扩张为集文物保护、规划建设、社会管理、旅游开发于一身的文化旅游园区。两年来,龙门理顺了区划转型的体制机制,编制了园区总体与土地利用规划,完成了投资上亿元的30余项保护、提升工程。
(三)然而,发展仍存在诸多矛盾。长期政企事企不分,景区管理与行政事业职能相互交叉,行政执法主体与权限错位,致使龙门旅游产业难以做大做强;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够开阔,规划还不够到位,缺乏对先进地区的学习,一体化打造任重道远。
(四)帝都之门,贵在担当。
市委书记毛万春曾指出:“龙门是皇冠上的钻石,要在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中当龙头、有担当!”
龙门石窟园区如何做好保护与发展两篇文章?如何按照“确保国内一流、接近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享誉中外的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龙门人在谋划,更在行动。
(五)绘“一张蓝图”。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唐风古韵、山水文化园区”的理念,根据“一体化打造”和“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思路,请一流的规划单位、权威的规划设计大师作出一流的规划,指导一流的建设,做大做强龙门旅游产业,做精做优龙门旅游品牌。
(六)行“三大举措”。
力守红线。保护要原汁原味,恢复要修旧如旧,建设要有条不紊,环境要绿色清洁,务求保护有力、建设有序,打造园区碧水蓝天。
力转作风。再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龙门行动”,用“洛阳精神”凝聚力量,以实干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用“三大规律”破解发展难题,以旅游集团整合所属企业,以资本运作力促旅游产业升级;选调30名精兵强将,放之于重点项目,挂职待岗,追踪问效,推动规划项目落地生根。
力树形象。视形象如生命,领导作表率,干部能自律,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全力推进一体化打造项目。
(七)写“五篇文章”。用5年时间,投资260亿元,优化整合优质资源,以生态景观、唐风古镇、民俗演艺为依托,建设五大主题特色园境,将龙门建成主题鲜明、产业突出、令人神往的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打造四季生态园境。兴建四季大唐牡丹园、文化湿地公园、四季花卉园、珍奇植物园、观赏采摘园等农业观光示范园,让龙门山上牡丹、芍药、月季、腊梅百花次第开放,珙桐、银杏、菩提、红杉珍奇名木竞相争荣。
——打造唐韵文化古镇。环绕龙门石窟核心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建设唐韵古镇、北魏民俗文化村,恢复重建唐相李德裕庄园,传承严整开朗、气魄宏伟的唐韵建筑风格,成为龙门石窟的自然延伸。
——打造温泉度假之城。建设大唐行宫、凤翔山庄、五洲等各具特色的,融合隋唐文化、温泉文化为一体的五星级度假酒店,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度假需求。
——打造特色演艺之苑。以唐韵古镇为依托,高品位编制大唐文化与龙门石刻艺术相交融的大型演艺节目,附之以风情酒吧、民族歌舞、特色餐饮、休闲购物街区,以缤纷多彩的娱乐活动,让游客体验龙门文化,感受河洛风情。
——打造雕刻艺术之都。修复龙门名塔古寺,重现“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的恢弘景象;整合木雕、石雕、玉雕资源,修建唐诗园、二十品碑林;建设展示中心、文保中心、擂鼓台古遗址博物馆;运用三维技术再现龙门石刻盛唐真容。
(八)一朝腾云起,光华映河洛。
龙门,正以一流作为振翮翕张,昂挺“龙”头。 (龙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