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记者王谊群。王谊群 供图
在第二十六届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的新闻报道队伍里,有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注册大学生记者。
近日,作为我市唯一参与大运会报道的注册大学生记者,河南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学生王谊群,通过电话将他的“大运会故事”讲给大家听——
见证举重首金的诞生
虽然平时喜欢写东西,但首次参加世界级的赛事报道,身为小组组长的我,内心的压力非常大。
我和同伴们的任务是对举重项目进行报道。13日下午,我们来到比赛场馆,等着观看女子48公斤级比赛。
刚满20岁的我国选手肖鸿宇看起来比外国选手略显柔弱。“她能拿冠军吗?”端着相机的我暗暗为她捏一把汗。
在稍处劣势的肖鸿宇和韩国选手钟华良争夺冠军的时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忍打扰。为了留住最珍贵的瞬间,我一直举着相机不敢放下。最终,肖鸿宇夺冠了。我来不及欢呼和鼓掌,赶紧按下快门,留下了本届大运会举重首金诞生的瞬间。
外国大学生记者最爱“中国制造”
到了深圳后,我和同伴们利用空闲时间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和大运会的纪念品。我发现,和我们一同参与报道的外国大学生记者非常喜欢购买“MADE IN CHINA”的物品。
在深圳,我和一个来自日本的大学生记者小野成了好朋友。我俩连比划带猜,用蹩脚的英语交流。23岁的小野是一个潮男,瘦瘦的他顶着一个“爆炸头”。
小野这次来深圳并没有买当地的特产,而是买了许多“MADE IN CHINA”的T恤和电子产品。不光是小野,大多数外国大学生记者都对“MADE IN CHINA”的物品情有独钟。小野悄悄告诉我,在深圳买这些东西,价格便宜质量好。
几十张外国大学生记者的“鬼脸照”
不怯场、爱上镜、很主动、很活跃——和我稍显沉稳、内向的性格不同,大部分外国大学生记者都非常开朗。
每次见面,总会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同龄人过来跟我搭讪。吃的、喝的、玩的……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能用“动作”天南海北地聊天。
因为是摄影记者,我随时随地带着相机。有时,当我举起相机准备拍照时,一些调皮的外国大学生记者就会跑过来捣乱,在我的镜头前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
吐舌头、瞪眼睛、皱眉头,相机中这些照片成为我的大运会记忆中难忘的一部分。(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亚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