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城市在承载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形象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带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同时大力推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无论是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城市的文明程度,都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正因如此,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2011年要按照“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布局,坚决打好城市提升攻坚战。当前最需要做好的三件事是——突出洛阳城市特色、用好市场经济法则、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突出特色 提升品位
特色对一座城市而言,既是其独特魅力的充分展现,更是其发展后劲的重要体现。只有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让人感觉到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凝聚人气、吸纳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作用,把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特色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句话——
文化为魂。我市拥有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历史文化优势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大力发掘洛阳的历史文化元素,并将其紧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就能使之成为洛阳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成为城市的精气神。
水系为韵。洛阳市区有伊、洛、瀍、涧、黄五条河穿过,引黄入洛工程2012年4月竣工后将为涧河、瀍河等城市河渠提供生态用水。要借鉴南京秦淮河畔、意大利威尼斯等国内外成功经验,把洛阳建设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山水城市。
牡丹为媒。洛阳是世界上牡丹品种最全、花色最好、培植技术最先进的城市。我市要依托洛阳牡丹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牡丹种植面积、提升牡丹观赏水平,特别是用好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重大机遇,顺势而为,打造名副其实的“牡丹之都、四季花城”。
产城融合。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建设,就难以解决城市居民就业等问题,难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要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
宜居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的通病,并向中等城市蔓延。在城市建设中,要及早预防这样的“城市病”,特别是要多管齐下治理交通拥堵,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购。
带状发展。就是要改造提升好洛北城区,重点发展好洛阳大新区,按照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洛阳市区到偃师的带状区域。
“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宜居城市、带状发展”这六句话,是对我市中心城市的特色定位,也是做大、做特、做强、做优、做精、做美中心城市的具体路径。除了“一中心”,我市的“五组团”和“四支撑”区域也要遵循这一思路,突出自己的特色抓好提升,实现与“一中心”的呼应发展、向心发展。
强化运作 破解难题
当前,我市在城市建设上面临着规划、土地、拆迁、水系、文物、资金“六大瓶颈问题”。其中,融资难、拆迁难,是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城市提升攻坚战就不可能打好,再美好的建设蓝图也很难成为现实。
毛泽东主席曾讲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我们搞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就是“桥或船”的问题。这是能否打好城市提升攻坚战的核心所在。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这个“桥或船”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市场经济法则,学会从市场经济中学习市场经营,从市场经济中学会搞城市建设,从市场经济中学会搞城市经营,从市场经济中学会从市场中找钱,通过政府规划、市场运作吸引各类资金参与洛阳城市建设、经营、管理,通过各种有效的市场经济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管理所需要的资金瓶颈问题。这也是很多城市经营成功的最大诀窍。
具体而言,就是要允许和鼓励各类有资质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使城建工作走出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其中,重点要抓好直接融资和改革改制这“两手”,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使城建工作走上资金自筹、自用、自还和以地生财、以城建城的市场化道路;另一方面,要对城建领域的国有集体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以股份制改造为主的改革改制,彻底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真正走向市场,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和资金问题一样,拆迁问题也是亟需破解的重大难题。
那么,拆迁如何搞?关键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努力实现群众、业主、政府“三满意”,也就是让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让开发商有合法合理的利润空间,让政府的规划能够严格落实。
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认真做好被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变拆迁为搬迁。对失地农民,还要妥善解决好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为他们融入城市创造条件;必须推进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做到全过程透明、全方位公正;必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依法拆迁的合力。
在这方面,济南、临沂、石家庄、西安等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实现拆迁工作的大突破。
深化创建 造福于民
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是城市提升的“助推器”。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广大群众的愿望相比,与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相比,创建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交通拥堵和“脏乱差蚊蝇鼠厕黄赌毒”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为此,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开展创建工作,作为打好城市提升攻坚战的一个重要举措再次予以强调,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国家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金融生态示范市的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创建的良好局面。而做到这一点,必须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为民创建、造福于民。
当前,之所以创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问题虽经多次治理却仍然反弹,说到底就是创建工作没有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没有形成全民创建的合力。
因此,创建工作必须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抓起,并把群众不断满意、更加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在拓展内容、加大力度、拉高标杆、注重细节、破解难题上下工夫,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创建成果。
对于创建工作,群众最有发言权。要运用民调机制,把创建工作的监督权、评判权、主导权完全交给群众,做到创建的内容由群众提出、创建的好坏由群众评判、创建的过程由群众参与,使创建工作不仅接受国家考核组的验收,更要接受群众的考核验收,不仅得到上级的认可,更要得到群众的认可。
总之,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坚持突出洛阳城市特色、用好市场经济法则、扎实开展创建活动“三管齐下”,城市提升攻坚战就必定能够打好打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