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来爱心书屋。
董明珠和她的“女儿”李松松。
孩子们非常喜欢“洛阳妈妈”。
来自加拿大的linda老师在辅导孩子们。
董明珠在板房上画了许多孩子们喜欢的图画。
生活非常俭朴。
董明珠创办的洛阳爱心书屋。
孩子们在爱心书屋里学习。
在四川汶川5·12地震两周年前夕,本网记者再次来到灾区采访。采访中得知,洛阳志愿者董明珠还坚守在灾区,她的洛阳爱心书屋已成为灾区学生们每天必去的地方,她用自己行动诠释了洛阳人的大爱。当地受灾群众亲切地称其书屋为“铁打的洛阳爱心书屋”。
地震灾区,洛阳爱心书屋诞生
5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安县桑枣镇洛阳爱心书屋里,来自加拿大的Linda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今年60岁的Linda19岁开始当老师,退休以后成为一名志愿者,先后到过越南、泰国以及我国的石家庄等地义务为学生们上英语课。Linda自费到四川地震灾区洛阳爱心书屋讲英语,与董明珠的事迹分不开,她在石家庄讲课的时候看到了媒体对董明珠的报道,便决定到四川拜访这位被称为“灾区最美丽的志愿者”。
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董明珠让姐姐照看自己洛阳书店的生意,自己随洛阳红十字救援队赴川参加救援。
刚到灾区时,她服从安排参加救援,通过观察,她发现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吃的穿的,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咨询和知识的补给,让孩子们摆脱地震造成的心理伤害。她想为灾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自在做游戏、看书的地方,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爱和力量的地方。
为了尽快解决灾区缺少书籍的问题,董明珠通过网络发起了“文化加油站”活动。短短几天,洛阳网友就捐出图书600余本,她捐献了800余册图书和一些娱乐器材;5月31日,洛阳红十字会又将委托转赠的3000余册图书和衣物送到了她手中。
2008年6月1日,在安县桑枣镇的帐篷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帐篷——洛阳爱心书屋诞生了。
地震灾区,有个“洛阳妈妈”
今年5月2日中午,董明珠在爱心书屋旁边的办公室里,一边给小松松整理头发,一边给她面包吃。董明珠说,灾后两年来,“大女儿”松松明显长大了,这次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小松松每天晚上回来都说自己饿了,经过了解才知道她把每天给她吃饭的钱积攒起来,把11元生活费全部捐给玉树灾区的孩子们了。不仅小松松一天天懂事了,还有她的几十个可爱的“儿子”,看到他们快乐地成长,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说起“妈妈”这个称呼,董明珠说,2008年地震后的一天,来自安县茶坪乡6岁的李松松问她:“姐姐,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企盼的眼睛,她无法拒绝。从此,松松这个在大地震中失去妈妈的孩子终于又有了“妈妈”。其他的孩子知道了,也来抢“妈妈”,这下,50多个孩子全都改口叫她“妈妈”了。
“孩子们愿意这样称呼,我没有选择,他们的父母在地震中丧生,他们太需要家,太需要爱了。”董明珠说,刚开始时,她也很不好意思。
当初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称呼,再后来加入一些留守儿童。如今董明珠更习惯孩子们喊她“妈妈”了。
“多功能”的爱心书屋
洛阳爱心书屋开了一段时间后,董明珠发现,仅仅有图书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文化需求了。于是,她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出钱为孩子们购买了乒乓球桌、修起了篮球场,甚至还买来了几架电子琴。
“在这里有专门的老师教,学得特别快,而且大家一起很有意思。”桑枣一小五年级的王艳刚一放学就跑到活动室来学电子琴,还“揪”着教琴的志愿者不放:“老师,你能不能再多教我弹两遍,我怕回家后忘了。”
令董明珠欣慰的是,她的洛阳爱心书屋不仅受到媒体的关注,也使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了这项爱心活动,她的爱心书屋已经成为志愿者集聚点。
两年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国外的志愿者纷纷来到这里,爱心书屋不是单一的阅览室。大学体育系的志愿者来到这里辅导孩子们打篮球、打乒乓球、跳绳、登山,音乐系的志愿者教孩子们弹电子琴、吉他,唱歌,使孩子们能歌善舞。
现在的洛阳爱心书屋,书籍已经增加到万余本,不仅仅是阅览室,各种适合灾区孩子们增智免费培训班一个接一个。
灾区需要俺坚守
正在整理书架的董明珠说,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来四川将近两年了,董明珠却只回过几趟洛阳,甚至有一次只在家里呆了三个小时。“一听到孩子们喊‘妈妈’,她的心就飞回了安县。”洛阳和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的热心帮助成了她最坚强的后盾。
目前,董明珠在网上打理自己的生意,以保证她的洛阳爱心书屋顺利运转,社会各界的支持让董明珠增添了在这里扎根的信心。“灾区需要,俺还坚守,等到孩子们搬进自己家建起的新房子,俺再打算爱心书屋的去向。”(记者 高山岳 通讯员 李旸 杨静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