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我们党宏伟而朴素的目标。建设现代化洛阳,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嵩县境内农村公路串起沿线好风光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我们党宏伟而朴素的目标。建设现代化洛阳,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火热夏日,河洛城乡处处可见奋斗的场景、崭新的变化——
在汝阳县刘店镇,起伏的丘陵连绵铺展开去,一垄垄新栽的红薯苗扎根生长。建设中的前坪水库灌区把渠系的毛细血管伸向田间地头,“浇灌”甘薯产业连片发展。
在宜阳开发区,源氏食品公司“辣味十足”,这里产出的辣条、辣片,借助电商销往全国、卖到海外,让上千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截至2024年年末,洛阳常住人口708万人,按城镇化率68.39%核算,仍有超220万人生活在农村。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至关重要。
“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全面擘画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路径。
当下,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河洛城乡融合发展活力满满。
宜阳县张坞镇田庄村辣椒种植基地迎丰收
特色产业连片起势
292.5万元!
收罢麦子,宜阳县韩城镇双椒融合产业园隆重举行了2024年度麦椒产业分红大会,龙头企业益民控股公司向合作发展“麦椒套种”产业的村集体分红,气氛欢快热烈,大伙喜上眉梢。“夏收麦,秋收椒。麦椒套种,既稳住了粮食,又实现了增效,亩均毛收益达到8000元。”韩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效益好源于模式新。过去,一家一户耕种着零碎的山坡地,十年九旱,广种薄收。而今的麦椒产业基地,土地由“散”到“集”,通过“小田变大田”“旱田变良田”,实现了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的气息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麦椒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加工、贸易、品牌等全链条发展,并与小农户、村集体实现“利益绑定”,有效拓展了农业发展新空间,也让农民更多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
解读宜阳麦椒产业的价值链跃升,“以土地流转发展连片种植、以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保障粮食安全、以辣椒产业链条重构提高综合效益”的成功探索,极具创新和推广价值。
透过一域看全局,洛阳耕地面积519万亩,望天收的旱地多,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少。当下,着眼“十五五”发展,我市正在统筹谋划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夯实基础。
“实现产业兴旺,还必须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坦言。纵向比,这些年,洛阳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洛宁苹果、新安樱桃、汝阳香菇等产业做大了规模,闯出了名气。然而,“跳出洛阳看洛阳”,较之于信阳毛尖、清远鸡等全国知名品牌,洛阳农业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确立,为特色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下一步,聚焦农民增收中心任务,我市将坚持以集中连片为抓手,以绿色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真正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