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考察期间,来到龙门石窟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千龛拱列间,总书记凝望历史、远眺未来,感慨万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考察期间,来到龙门石窟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千龛拱列间,总书记凝望历史、远眺未来,感慨万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这是饱含深情的叮嘱,这是关怀满溢的期待。保护,让文化瑰宝“在那里”,永续留存、泽惠后人;传承、传播,让文化瑰宝“到心里”,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五千多年文明血脉,四千载城邑肌理,十三朝古都盛景,浓缩于洛阳,为我们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瑰宝。它们是辉煌灿烂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这些中华文化瑰宝,方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方能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方寸间见传承。作为延绵千年的“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岁月侵蚀与历史劫难一度让龙门石窟伤痕累累。而今,一场以科技为支撑的系统性保护行动正在伊水两岸全面铺开——在崖壁关键点位布设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动态监测岩体位移、裂隙变化及温湿度;借助光谱分析等手段,精准识别侵蚀石刻的微生物种类与分布;通过VR虚拟复位,在数字空间中将流散文物“放回”原址……上工治未病。从一方题记到万龛造像,从“抢救修复”到“预防性保护+活态传承”,洛阳保护传承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文化瑰宝注入持久生命力。
龙门石窟的保护创新,是洛阳系统性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项目,不断加强二里头等重点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全力推动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设;通过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等重点工程,深挖馆藏文物资源内涵,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速蝶变……当下洛阳,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在与时俱进中绽放芳华,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作为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让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获新生、重焕荣光,需要我们凝聚众智、汇聚众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洛平)
|